贾母开始那么疼黛玉,最后却变得冷酷无情?为什么?

四叶平台


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她的母亲贾敏去世后寄居在贾母处,后来林如海也去世了,黛玉彻底成了孤女。客观的说贾母是真心疼爱这个外孙女的,甚至在她的内心中并非没有想过将黛玉许配给宝玉。但现实是黛玉身体孱弱多病,有不足之症,恐难以成为常伴宝玉左右的佳偶(其实就在现代,作为家长的我们也不愿意自己的儿女找一个病恹恹的伴侣吧)。而且黛玉是性情中人,她不屑于刻意取悦他人,对宝玉更是爱耍个小性子,宝玉需要时时陪着小心,贾母自然会看在眼里,嘴上不说什么,心里自然会有断定,更何况宝玉是贾母的亲孙子,是贾母的心头肉,怎么能舍得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拿现在的家长来说,自己的儿子和孙子要对女朋友处处陪着小心,说实话,你愿意吗?其实贾母就是一个爱孙子的普通老太太,当然希望自己的孙子找一个健康、包容的伴侣。而恰恰薛宝钗正符合了贾母心中孙媳妇的标准,再加上黛玉是寄人篱下的孤女,没有任何靠山,在贾母眼里自然不是宝玉的佳偶。所以她才亲手拆散了宝黛这对情侣,结果只能是黛玉泣血而亡,宝玉也抱憾终生。





筱筱霓裳


贾母开始那么疼黛玉,最后却变得冷酷无情?为什么?

众所周知,在名著《红楼梦》一书中,作为贾府的最高话语人贾母,一直给人以慈祥、和蔼可亲的印象,尤其是对贾宝玉和林黛玉更是疼爱有加,作为外孙女的林黛玉,从她进大观园的那个排场就能够感受到贾母疼爱林黛玉的程度。但在书中的最后部分,贾母却仿佛变得冷酷无情,不但不管外孙女跟贾宝玉的姻缘,竟然还同意了王夫人等人用“掉包计”来忽悠贾宝玉,最终气得林黛玉在潇湘馆中吐血而亡。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小编认为,这不但是因为黛玉的病情,更因为林家失势和封建社会婚姻观念,具体原因是:

一是因为林黛玉身患重病,贾母虽然疼爱她,但如果与贾宝玉结婚,在封建传统多子多福的婚姻观念里,林黛玉很难达到标准,与孙子贾宝玉的传承香火相比,贾母只能选择贾宝玉。虽然贾母对林黛玉的疼爱发自内心与肺腑,但这是对女儿贾敏的爱的转移。我们知道贾敏是贾母的亲生女儿,嫁与了身居官位的林如海,本来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却不幸早逝,因此贾母便将对女儿的爱转移到了林黛玉的身上。所以,当林黛玉进入贾府之后,就一直跟着贾母一起吃住,享受与贾宝玉一样的待遇,其生活品质很高。

然而虽然林黛玉深受贾母疼爱,但是自由体弱多病,虽然贾母想方设法治疗保养,但林黛玉的病情却是每况愈下,最终变成不可挽回之势。在书中第四十五回,薛宝钗关心黛玉的病情,让她寻个好医院诊治。但林黛玉道:“不中用。我知道我这样病是不能好的了。且别说病,只论好的日子我是怎么形景,就可知了。”薛宝钗替她食补时她叹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的。今年比往年反觉又重了些似的。”可见病情已经很难治了。可以说,贾母非常清楚黛玉的体质和病情。封建社会大家族娶妻生子,传宗接代的观念根深蒂固,林黛玉没有一个好身体,贾宝玉再想娶她,贾母也无法开口,因为这不仅影响贾家的香火传承,而且一旦黛玉早亡,势必严重影响贾宝玉的幸福生活,所以,和贾宝玉这个亲孙子相比,贾母自然是不会也替她的婚事做主的。

二是因为《红楼梦》的后半部分不是原作者所写。看过《红楼梦》的都知道,在前八十回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贾母疼爱林黛玉,表现的淋漓尽致的例子。而到了《红楼梦》的后八十回的时候,贾母却仿佛变了一张嘴脸,竟然同意王夫人等人用“掉包计”来忽悠贾宝玉,最终使得林黛玉在潇湘馆中吐血而亡。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变化,完全是作者的原因。我们都知道,《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到底哪个版本才是原作者所写的,一直引发人们的争议。因为后四十回中很多情节和之前的判词都对不上。更巧合的是贾母对林黛玉的态度变化正是表现在高鹗写的后四十回《红楼梦》中。

三是因为贾母对林黛玉的疼爱并非真心,看重的是林家 的势力,后来林如海死亡,林家彻底颓废,才逐渐不再重视林黛玉。贾母之所以会将自己的女儿给林如海,除了看重对方的能力之外,其实还因为钟意林如海的个人才华以及他背后的家族关系。林如海是姑苏林家的子孙,出身于书宦世家,家族代代为官,颇为兴旺。虽然家族到林如海这一代已经沾不到祖上之光。但林如海非常努力考中探花,进入了仕途,并且成为了扬州巡盐御史,获得了一个肥差。虽然林家没落了,但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林如海背后还是有一定的关系网络的,因此未来的发展可能会相当不错。所以在林黛玉6岁的时候,林如海妻子贾敏重病身亡,林如海便把女儿送到贾府过活。林黛玉进入贾府的时候,林如海为林黛玉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嫁妆,并让她带入了贾府。但是可惜的是,林黛玉当时年幼,而且是一副书生做派,对于钱财等身外之物看得并不是很重,再加上当时是贾琏将林黛玉接送回来的,按照王熙凤的贪婪性格,必然是贪污了不少的,所以说,当林家的财产被贾府私吞之后,再加上林如海的死亡,使得贾母认为林家已经失势,再加上林黛玉久病治不好,所以贾母才表现出前后不一致的态度。

所以,综合以上几方面原因,小编认为,贾母之所以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与林家失势、林黛玉重病、封建婚姻观念有很大的关系。


葛大小姐


贾母从来都是疼爱林黛玉的,放在心里,从小疼到大。

林黛玉来贾府便是贾母致意必去,且派了几个老妇从林家接来的。

如海道:"天缘凑巧,应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

当黛玉第一次见到贾母时,方欲拜见,早被贾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贾母是什么人?她是贾府当家人,从进贾府做重孙子媳妇到她自己也有了重孙子媳妇,大事小情,大风大浪都见多了,经多了。谁能让她这么失态?只有她的两个玉儿。只有两个玉儿她才是真心疼爱。

贾母一开始就把曾经给贾敏的爱都给了林黛玉。贾敏是黛玉之母,贾母最疼的女儿,王夫人口中金尊玉贵,娇生惯养的小姑子。

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

宝玉同黛玉二人亲密友爱,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是贾母从小就培养起来的。把两个玉儿都留在身边,是贾母的想法,这个想法贾母从未变过。

能把两个玉儿都留在身边,唯一办法就是让二人成婚。

只是贾宝玉娶谁,贾母和王夫人的想法是不同的。

在宝钗落选之后,王夫人和薛姨妈弄出个金锁,弄出个"金玉良缘"的说法来。

从此一来一回,贾母和王夫人为宝玉婚事打起太极来。

太极招式一回

金玉良缘说法被传出后,贾母没明着回应,但王熙凤回应了,因为黛玉向王熙凤要茶叶。

王熙凤笑道:"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你别做梦,你给了我们家做媳妇,少什么?"指着宝玉道:"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

王熙凤若没有贾母的准话,这样的顽笑,她不敢开。她不过是替贾母把她想说的话说出去了……

太极招式二回

端午节贾元春赏给姐妹们的节礼,独宝钗的与宝玉一样。

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

其他姑娘只单有扇子同数珠,其他没有了。这一回不爱妆饰的宝钗却早早戴上了这红麝串儿,这回又让人想起了"金玉良缘"这件事。

再看贾母,因初一去清虚观打醮,她特特地请了薛姨妈和薛宝钗,到了清虚观,只有张道士说亲是重点!

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生的倒也好个模样。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了,若论这个小模样,聪明知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

这十五岁的小姐是谁,不就是薛宝钗么!听听贾母怎么回的:

贾母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看,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这等于贾母当着薛姨妈和薛宝钗的面告诉她们,贾母没看上薛家,不想同宝钗结亲。说完了这句话贾母大功告成,剩下的活动也就不参加了,道是她的两个宝贝玉儿反生气了,急得贾母抱怨不是冤家不聚头……

贾母对林黛玉关心她的饮食,服药,每日送她燕窝,给她软烟罗糊窗纱,给她白狐狸里的大斗篷保暖。红楼大宴小宴黛玉都坐贾母身边。

贾母对林黛玉是真情,而对宝钗无论是夸奖,还是送古董更多都是面脸之情,是演戏。

贾母一直爱着林黛玉,从未改变。如果题主说的对林黛玉冷酷无情是指"调包计"的话,答案只有一个!前80回和后面的回目不是一个作者写的。

"调包计"就是个笑话。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无论是贾母,还是贾政都不喜欢薛家。薛家根本算不得是什么书香门第。

最后贾宝玉娶宝钗也是黛玉早逝,贾府败落,结这门亲是两家互相支撑的无奈选择!


薇薇polly爱红楼


林黛玉真的很作死,

一愁容满面整天哭,二与贾府的丫环们不对付。三自己疯疯癫癫搞的宝玉也跟着抽风。

大概如此吧,

最重要的其实贾母看中的是过日子,而不是才女不才女,女子无才便是德,贾府中落并不需要振兴,只要平安过日子安享皇恩就可以了,

然而,黛玉要的是爱情而不是婚姻要的是矫情折腾而不是幸福平安。

红楼中,

北靖王是宝玉的叔舅辈,

北靖王见宝玉一表人才,就送给宝玉一个手串支持甥侄泡妞,

等于宝玉送给谁,北静王就会以长辈的身份认可谁,甚至可能出面说亲,

结果,林黛玉犯傻逼,给扔了。

这不是活该嫁不出去吗?


星辉650


关于宝黛爱情,作为贾家最高领导人眼睛应该是雪亮的。而且还是暗搓搓的持支持的态度。黛玉之所以病体一直不虞,实在是心病居多。一个孤女在贾家生活,除了老外婆的疼爱,就是一起长大的宝玉疼爱了。但是木石姻缘遭到了宝玉母亲的反对,她支持金玉良缘,这里不仅有薛姨妈的努力也有宝钗的努力,他们薛家为了金玉良缘竭尽全力。同时,王夫人还取得了贾家更大的靠山贵妃娘娘的支持。所以力挺黛玉的势力实在是太弱了。在这场拉锯战中,贾母终于败下阵来,贾家一地鸡毛。


84741954044134


曹雪芹的原意是贾母是赞同宝玉、黛玉结婚的,宝玉的母亲王夫人是一心想让宝玉、宝钗结婚的。我们今天看到的《红楼梦》后四十回又是曹雪芹的原著。


跪射俑


贾母带着世通的观点:在自己能看到的世界、为何你不顺从事实。闭眼的荣华富贵是自己体会、给别人看到的吗?


Zf一抹香


贾母为什么开始疼爱黛玉,后来却不疼爱了,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红楼梦》不是曹雪芹一个人写的。前大半部分倒是曹雪芹写的,可后小半部分是高鹗续作的,在高鹗续作的那部分里贾母没那么疼爱黛玉。

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贾母自然疼她。有个词叫爱屋及乌,贾母对黛玉母亲贾敏很好,贾母自然会疼爱黛玉啦!

《红楼梦》里贾母处处护着黛玉,贾母的言语和行为中都透露着贾母希望宝玉和黛玉成亲的意思。换句话说贾母是把黛玉当做孙媳妇来看待的,贾母怎么会亏了孙媳妇呢?为此贾母甚至伤害了宝钗,宝钗是很喜欢宝玉的,只是宝钗把自己的爱压抑了而已。贾母偏要在众人面前对黛玉好,这就是说贾母很中意黛玉这个孙媳妇。贾母也说过给宝玉找媳妇的标准,要从小知根知底、模样好、性格好的。黛玉是符合这些条件的,而且贾母不在乎女方家世。当然啦,贾母放出这些话来也是在告诉宝钗,她不适合做贾母的孙媳妇,即使宝钗家很有钱。

当宝玉和黛玉吵架时,贾母说这两个不让她省心的“玉儿”啊。由此可见在贾母心里黛玉和宝玉是一样的。还有一次贾母对薛姨妈说他们家四个女孩都比不上宝丫头。很显然贾母把宝钗排除在了自家之内,而把黛玉当成了自己人。原著里写了黛玉的屋内物件和宝玉是一样的。以上这些都说明了贾母对黛玉的疼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为什么到了后头贾母就不疼黛玉了呢?



要知道《红楼梦》的后面部分不是曹雪芹写的,而是高鹗写的。首先高鹗的想法和曹雪芹并不一致,这也很正常,人不一样,思想自然也很难一样。其次高鹗是为了让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成悲剧才这么写的。就是曹公来写也会让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成悲剧,高鹗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只有贾母对黛玉不好,贾母才会不让黛玉和宝玉成亲。贾母让宝钗和宝玉成亲,这样才会使得宝玉、黛玉和宝钗三人的爱情成为悲剧。也正是这样写,《红楼梦》才能让众多读者唏嘘不已。


睡前读书


我们知道,林黛玉是金陵十二钗之首,也是《红楼梦》中的女主角,她体质非常的娇弱,动不动就要生病吃药,是一个名符其实的“药煲子”,但却长得貌若天仙,而且才华见识都很高,让她在大观园里显得特别的鹤立鸡群,与众不同。那么,林黛玉是如何出场的呢?原来,林黛玉之所以从金陵林家流落北漂到京城的荣国府去,是因为她的母亲是贾母最喜欢的女儿贾敏,而贾敏因病早逝,林黛玉就一下子变得就没人疼爱和管教了。缅甸翡翠

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之下,他的父亲林如海就把她送到贾府里面,由她的外祖母来管教。这个贾母,刚看见林黛玉的时候也是非常的喜欢她的,一把眼泪一把辛酸的仔细打量着她,后来更把她抱在怀里来端详。

虽然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但其实贾母的孙女孙子多的是,除了贾元春贾探春贾迎春贾惜春之外,他还有贾宝玉贾链贾兰等等孙子,可是她为什么就对林黛玉那么疼爱呢?

可以说这是与林黛玉的母亲先前在贾母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密切相关的,正是因为贾母最疼爱贾敏,所以也顺带疼爱起林黛玉来。

林黛玉进入贾府之后,就是跟着贾母一起吃住,慢慢长大的,其生活规格竟然跟贾母一般的高,所以她住进荣国府的十多年当中没有受什么大的委屈,由此可见贾母对她的偏爱与宠溺。

读过《红楼梦》的读者都知道,林黛玉在荣府里面是除了贾宝玉之外,最受老祖宗贾母宠爱的天之骄子,不但吃住跟贾母的水平一样,而且因为她是贾母的心肝宝贝之一,因此,在荣府里面上上下下都对她十分的尊重和爱戴。

我们也可以从贾母自己所说的那一句话中,看出她对林黛玉的偏爱:“一生所疼只有这两个玉儿,谁知他们两个三天两头吵嘴,倒叫我不安心,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 贾母的这一句话就已经赤裸裸的表明了自己对林黛玉与贾宝玉这两块“美玉”的偏爱。

其实,我们还可以在《红楼梦》的前80回里面找到许多与之类似的例子,证明了贾母对黛玉的爱是从心底里所发出的对儿孙的宠爱,而且是毫不隐藏地抒发出来的,所以说贾母对林黛玉的爱是真诚的,纯天然的爱,不参加任何杂质,看起来是顺理成章而又浑然天成,没有一丝修饰的真爱。

然而,到了红楼梦后40回的时候,贾母却突然对林黛玉变了嘴脸,一改先前那种真心宠爱的态度,而对黛玉变得冷淡和厌恶起来,为何贾母会有这么大的态度转变呢?

当王夫人和凤姐一同来劝导贾母同意他们利用“掉包计”来忽悠贾宝玉,用薛宝钗来替换林黛玉与宝玉结婚,直接导致了林黛玉在潇湘馆里面吐血而亡。可以说,除了王夫人和凤姐之外,贾母是导致林黛玉死亡的最大凶手。

我们可以从《红楼梦》前80回看出,贾母是从小看着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金童玉女,对他们两人之间所产生的感情,贾母肯定是心知肚明的,为何她却要这么狠心的让深深相爱的两个人分开呢?

活生生的将他们两个拆散,导致了他们两个都出现了如此严重的后果:一个死亡一个痴呆了!这难道就是贾母想要的结局吗?肯定不是的!

贾母为什么会同意用调包计来骗宝玉呢?这就从反面说明了她知道宝玉与黛玉之间感情非常的深厚,如果明说要宝玉娶宝钗,他肯定不同意,只能暗地里用调包的方法,造成生米煮成熟饭效果,企图这样来让宝玉接受这个不能改变的结果。但问题是贾母为何要这么做,她为何要这么狠心肠的棒打鸳鸯呢?

除此之外,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林黛玉在临死之前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当贾母知道这个情况之后,竟然连去看她最后一眼也不去,这让读者们都感觉非常的突兀与困惑:先前那么疼爱黛玉的外祖母,为何现在却变得如此的冷血无情?对自己的外孙女冷酷至此呢?

许多的红学专家都把原因归究于高鹗所写的后40回《红楼梦》,说它是狗尾续貂的败笔之作。

而小编却不用这样认为,姑且不论高鹗所写的结局是否符合原作原意,而只从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来说,贾宝玉与林黛玉是亲表姐弟,这两个有近亲关系的人如果结合,肯定会对自己的后代基因产生破坏性影响,导致不良后果,因此贾母和王夫人凤姐等极力把他们俩分开来,其实是为他们好,是为了让他们的基因能够得到更优秀更优良的传承与发展。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感情本身没有错,是值得歌颂的高尚爱情,但错就错在这段爱情产生在两个近亲的人身上。无论是从人道还是从天理来说,都是绝不允许的,所以说他们的爱情悲剧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的,无可改变。





罗若初


说老实话,从居家过日子的角度来看林黛玉,我也不喜欢她。贾母是饱阅人间烟火的大智慧者,贾宝玉是她最爱的孙子,寄托着贾府的希望。贾宝玉的妻子应该是有王熙凤的杀伐决断,有史湘云的通情达理,有花袭人的周至服侍。而林黛玉呢,都不具备。自幼娇生惯养出尖刻任性,寄人篱下又渐生猜忌损人,自我折磨中身体已病已弱。也许有人说,林黛玉与贾宝玉结合后会心情愉悦身体健康。但一个只生活在西厢记里的女人,哪会打理大观园日子?贾宝玉一个浪荡公子在清已衰败的时候,遇上任性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两人日子又如何衣食无忧?

贾母对两人看得极透。有人总喜欢说老人家是想让他们结合。那是因为不懂作为四大家族之主的贾母担负的责任与义务。家族命运与外孙女的幸福相比,老夫人分得一清二楚。否则也不会让王熙凤以桃代李的计划实施。当然老人家也不喜欢宝钗的个性,但宝钗的个性足以帮助贾宝玉能适应社会家族环境。

当然,贾母是极爱林黛玉的。但她爱的是女儿的女儿,爱的是外孙女,而不是爱林黛玉的性格为人处事方式。更不是爱作为孙媳妇的林黛玉。如果外甥女规规矩矩生话在贾府,不节外生枝与宝玉发生超过表兄妹的情感。贾母会一直疼爱I作为外孙女的小黛玉的。就是后来,贾母仍然喜欢外甥女,只是不喜欢她自作自残痴心妄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