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減後才能放映,去年最禁忌華語片,終於能看

南陽的夏季正值梅雨時節。


一位從馬來西亞移居新加坡的中文老師阿玲。


卻在這綿綿細雨中望著窗外,緊鎖眉頭。


家庭、事業等各方面的壓力讓她透不過氣。


唯一能給予自己心靈上慰藉的,卻是自己的學生。



兩個長期缺愛的受傷心靈,慢慢感受到了彼此的情意。


將這份感情轉換成禁忌之戀,最終幾近失控——


《熱帶雨》

Wet Season



這部電影資源一出,幾乎獲得了清一水的好評。


這部在題材上不算新穎的電影。


為何能得到眾多影評人、觀眾甚至電影節評委的青睞?


01


作為電影節爆款電影。


它在去年的平遙國際電影節(即便在平遙放映,它也被迫刪減了一分鐘)上收穫“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員”和“迷影選擇榮譽”三項大獎,入圍了去年多倫多電影節“站臺”競賽單元,也獲得了金馬獎多項獎項。


能有這樣的成績,本片的電影兼編劇,新加坡導演陳哲藝功不可沒。


作為當下最被看好的青年導演之一。


繼處女作《爸媽不回家》獲得第五十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後。


他蟄伏六年,再次推出佳作《熱帶雨》。



本片依舊沿襲了上部作品對女性在社會中身份認同的討論。


描繪了一個邁入40歲的獨立女性。


面對生活中的迷茫和痛苦,經歷了內心的煎熬與掙扎。


最終自我覺醒的故事。


02


故事開篇就是一場酣暢淋漓的大雨。


女主阿玲坐在車上拿起針管注射器,熟練地朝自己肚子上打了一針。


排卵針。



年近四十,錯過了最佳生育年齡。


不停打針、人工受孕,可阿玲的肚子依舊沒有動靜。


為了懷上孩子,她會每天在上班路上等紅綠燈的間隙注射針劑。


這一打就是八年。


而這場拉鋸似的排卵受孕戰,早已讓夫妻間的溫情蕩然無存。


兩個人之間的關係愈發冷漠。


除此,年邁的公公因中風癱瘓在床,阿玲不得不每天負責照料。


而丈夫卻把這爛攤子都扔給妻子一人。


本想默默忍受一切的阿玲,卻發現丈夫出軌並在外組成家庭。



事已至此,丈夫還向阿玲提出離婚。


此時丈夫不經意的一個眼神都讓阿玲覺得,眼前的人越來越陌生卻又真實。


家庭生活已讓她疲憊不堪,沒事她還要擔心母親,接濟弟弟。


但更可悲的是事業上還停滯受阻。


作為新加坡一所中學的中文老師,上至校長下至學生,整個學校都不太重視中文。



可學生郭偉倫則不然。


他熱愛武術和中國文化,只有他一個人願意跟著她補課。


課後,她送他回家。


兩個人的感情也隨著夏季的雨,帶著霧氣進入潮溼中,細細密密的情感鑽進了骨頭的縫隙。



因父母長期在大陸做生意,缺失雙親關愛的阿倫將情感投注到阿玲身上。


甚至在補習課上,偷偷地拍下老師的背影。



而阿玲也因和阿倫總呆在一起,久而久之產生了一種難以言說的情愫。


思念野蠻地長出荒草,身體成為最後實踐並被埋葬的墓地,愛讓每一個被愛的人無可豁免地也想去嘗試。


就這樣,兩個人衝破了最後的禁忌底線。


當阿玲冷靜下來的那刻,窗外的雨也快要停了。


慾望的火苗被點燃,燃燒過後,只有無處安放的灰燼。


此刻,心裡的蕭條才半明半昧地開始,現實和過往的悲歡就這樣打成一片。


她知道自己錯了,他們都錯了。


她與阿倫的秘密還是被其他同學發現了,她要懸崖勒馬。


又是一場大雨,晶瑩剔透的雨滴滑落在兩個人的臉頰。


藏著不斷撕扯又不得不斬斷的情絲。


男孩要一個擁抱。


這是他對這段感情最後的祭奠,也是他拼命掙扎也沒握緊的心碎過往。



當回憶被雨水洗禮,悲傷也逐漸消退,眼淚已咽肚裡,禁忌之愛成為原罪。


笑,人人可以;哭,獨自傷悲。


陷入道德困境的人最可悲。


03


作為一部新加坡電影。


不難看出導演陳哲藝深受早期的李安和侯孝賢影響頗深。


在電影中,他運用了長鏡頭、特寫鏡頭、空鏡頭和固定機位。


以精省、剋制的電影美學和語言,捕捉著生活中漸漸消失的情感和美學意蘊。


他擅於用大量情感細節去呈現真實情境中生命的狀態與本質。


並藉以情感缺失的師生關係。


既挖掘了少年情感的深層和內心活動,又表達了成年女人與男學生、公公、丈夫幾種男性身份的千絲萬縷的感情糾葛。



就像阿玲,雖然擁有太太,兒媳,老師三種身份。


但這三種身份都讓她極不省心。


身為中文老師,身處華人頗多的國家,中國文化包括中文的普及率卻越來越低。


沒人會在意,除了心急如焚的自己。


家裡公公癱瘓,她需要像照顧孩子般照顧老人,工資的一半要用來支付護理費用。



因為不孕,她去醫院做檢查都是獨自一人。


還要承受來自丈夫的冷暴力,周遭人的非議。



晚上想有些親暱行為,丈夫的一句“沒心情”便把她打入冷宮。


他寧願對著癱瘓的父親也不願意陪著剛做完手術的妻子。



甚至在公公去世後,丈夫帶著外面的女人和私生子堂而皇之出現。


現實的殘忍讓這個女人更加堅韌和隱忍。


從這幾點來說,本片通過師生戀這個主題。


折射出中年夫妻婚姻關係的惡化、文化衝突、女性身份認同的意識缺失等諸多社會弊端。


阿玲這種長期壓抑的如喪偶式生活,也是很多人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



而大多數人被動臣服於流行扭曲的自然法則,任憑自己被婚姻剝削和吞噬。


卻忘記了婚姻中自己是完整獨立的個體所在。


更忘卻了婚姻中最重要的是兩個人都要努力去真正的結合。


所以阿倫的出現,讓阿玲開始慢慢產生做自己的想法。


且兩個人的感情也是循序漸進的。


起初兩個人單獨相處是因為阿玲去醫院例行檢查碰巧碰到阿倫。


阿倫因訓練受傷來醫院包紮,愛情的小火花在少年心中噼裡啪啦。



之後暗戀老師拍了很多她的照片,直到越過了那道禁忌門檻。


也許是感情和怨恨的爆發,讓順從和反抗不斷困擾著自己。


亦或是丈夫無可救藥的不忠與冷酷,讓她想重拾自己。



直到最後頗為諷刺的是:


只一次,自己就懷上了學生的孩子,而她也欣喜接受這個上天饋贈的禮物。



通過整個事件,導演採用後設、反思的形式來呈現現實。


表達了都市生活裡生活的陰沉,夫妻關係的瓦解,以及一位中年女子堅持不懈要懷上孩子的原因背後折射出的社會大環境因素。


更重要的是,導演還傳遞了:
女性要自我認同,女性要解放,女性要自主從而自我成長的價值觀。



另一方面,這部電影也體現了道德倫理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深蒂固。


比如電影中有個場景:


電梯裡,阿倫牽起阿玲的手,當別的老師進電梯後,即使有木板的遮擋,阿玲也迅速甩開了阿倫的手。



還有兩個人坐公交,阿倫想牽起阿玲的手,阿玲試圖反抗卻沒掙脫開。


只能用寫著“禮義廉恥”四個字的文件夾遮擋。



也同時宣告了這段見不得光的戀情註定無疾而終。


《熱帶雨》的結尾充滿了溫情和希望。


在欲中開始,在情中結束。


男孩明白了什麼是刻骨銘心,女人則完成了蛻變與成長。


那纏綿黏膩的雨啊,墜落心底,是她重拾自我的起點,卻也是他失去所愛的輓歌。



經歷了錯誤的激情後,女人懷孕了。


陽光燦爛,鶯飛草長,她回到老家雲淡風輕地過活。


那是一份見過天地後的釋然灑脫,更是覺醒之後心靈上得到的解脫。



那年夏天發生的師生之情。


註定會是風起雲湧的往事,不能如願的童話。


最終變成封存久遠的時光,然後消失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