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索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创新之路

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争当新时代全州乡村振兴“桥头堡”、“排头兵”,是合作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要求,为此,合作市探索以“市场导向、问题导向、产业导向、民意所向、发展方向,定位立项”的思路,推进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巩固脱贫功坚成果,开拓农牧民增产增收渠道,让“近者悦、远者来”,游者“宾至如归,住者“安居乐业”。

探索合作北草原、南森林河流耕地乡村振兴模式,构建中部联通,南北贯通的“中轴两翼”框架。合作市自1998年建市以来,遵循发展一个目标“打造高原商贸旅游城市”,提升人居环境“优美、和谐、业兴、家富”,推进“高原明珠、大美羚城”建设步伐,因地制宜,因地施策,从北部区域大范围的佐盖多玛乡、卡加道镇、佐盖曼玛乡实施退牧还草,草蓄平衡,黑土滩综合治理等项目到中部卡加曼乡、那吾镇一乡一镇实施退耕还草(林)、退牧还草、农牧民定居、舍饲圈养等项目至南部勒秀镇封山育林、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等一系列重大生态保护项目的实施和政策奖补、直补的兑现和落实,加之甘南州自2015年启动 “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抢占绿色掘起制高点”研究部署全州整体提升整治工程,以登高望远大视野,设身处地大情怀,全力打造打响了“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以靓丽的崭新姿态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即第九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全面展示绿色崛起的时代梦想,做到了“绿色情怀与生态家园牵手,青藏之窗与世界目光碰撞”的香巴拉愿景。

合作市不仅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且是藏汉枢纽的商贸沃土,合作市俗有“七草两林一分田”,70%的是天然草场(草原),总体属于高原山区,全市39个行政村,249个自然村分布于草原深处,林海雪源相望而居,贯通于临合高速、306线、213线 ,合和公路、合治公路、乡村道路初步公路网络,已成型交相通行。“高原乳都”“羊肉大县”首位产业也正在发挥着“排头兵”“桥头堡”的作用,但是传统的基础产业突显不足的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深入实施农业标准化、产业化、规范化路子,还有弱项和短板。如何提升“产业升级、品牌领先、市场注目、投资融合”的市场影响力?如何开创性落实地域知名农产品品牌、龙头企业的传帮带?

聚焦高原传统农业青稞种植,将 “牛羊大县”“高原乳都”“特色种养”“一树一品”与“生态文明小康村有机融合,探索基地辐射带动农、牧、特产品的内、外循环圈,培育以佐盖多玛、佐盖曼玛乡、卡加道镇合冶(和)公路两侧延伸路段发展北翼现代畜牧业综合体。以散养、聚集、分区、圈购,观光科普教育、智慧娱乐、科研培训、品种繁育、物流加工、休闲养生和生态旅游、草原探密、游牧文化体验等多个功能区,逐步打造成万亩,集现代畜牧业,循环农业、农畜产品深加工,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冶力关”大景区的支柱产业圈。以卡加曼、那吾镇为发展中轴,结合农业各项惠农政策和土地流转集约化、规模化、因地制宜,流转培育种植大户,解放剩余劳动力。进一步因地施策,科学利用现代化机械设备精耕细作,增产增效;以甘南州农科所自主研发选育新品种青稞良种:甘青4号、黄青1号、2号等科技推广增加亩单产。利用栉杆地荐还田,栉杆酸化打捆、加工颗粒饲料等科技措施,推进农牧资源互补共享。以半农半牧区推广青稞筛选良种分级定包,培育青稞良种基地,以传统粗放种植向精细化运营发展,提升“基地有品种、群众有口粮、仓中有饲料、市场有需求”的创新资源集聚。以南部勒秀镇山水林草田相间现状,探索一条在新形势下绿色发展生态富民、民宿体验如百年藏寨、民俗传统、百年寺院等,将勒秀镇打造成““勒”不思蜀、“秀”美山川、世外桃源、羚城江南”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幸福南翼新家园。活化资源,体现“两山”重要理念,形成绿水青山、保护绿水青山、守住绿水青山、转化绿水青山、活化绿水青山的思路,把“山水林草田”相间状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策略,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经济的“文明绿色超市”,以农牧民田间地头、乡间小路、房前屋后环卫生活垃圾分类收缴,兑现日常用品等具体措施,开拓甘南州提出的“抢占绿色崛起制高点,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的新举措。走出一条以保护资源政策为向导,活化绿水青山的乡村振兴之路,着力推进中轴带动两翼,走出一条互联互通、互促共进的高原藏区乡村振兴产业之路。

(李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