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貴州行之西江千戶苗寨和青巖古鎮

2018年4月貴州行的最後兩個景點就是西江千戶苗寨和青巖古鎮。當天下午我們乘車來到了西江千戶苗寨,一下車就被驚豔到了,這個巨型銀頭飾的門臉造型很有苗族特色。

大批遊客絡繹不絕地前來遊覽苗寨,買了門票,進了大門,還需要乘坐景區大巴車進苗寨。

到了酒店放下行李,我們就興致勃勃地開始上街遊覽了。街道兩側木質的吊腳樓依山而建錯落有致連成好大的一片,非常壯觀氣派。吊腳樓分為平地吊腳樓和斜坡吊腳樓兩大類。三層的四榀三間或五榀四間結構。底層用於存放生產工具,二層為客廳、堂屋、臥室、廚房。堂屋外有獨特的美人靠,苗語稱“階息”,主要用於乘涼或刺繡。三層用於存放穀物等生活用品。

在苗寨的中心地帶,有一個嘎噠略,就是一個圓形的大廣場,周圍有很多精美木質樓房的商鋪,遊客們和盛裝的苗族姐妹們圍成一個大圓圈正在廣場上載歌載舞。

我們也加入到跳舞的隊伍裡來了,雖然不會跳舞,但是跟著她們走兩步也是很開心的。

那位戴帽子的女士表現可不大好,怎麼能一直低頭玩手機呢?

這是在山坡上拍的苗寨依山而建的吊腳樓和清澈見底的白水河。更遠的山坡上是層層梯田。吊腳樓源於上古民居的南方幹欄式建築,運用長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多重結構組成,是中華上古民居的活化石。

坐落在白水河上的風雨橋特別美,可以遮風擋雨,遊客們都喜歡坐在這裡休息或賞景。以前的風雨橋全部是木質結構,容易被大水沖垮,現在修建的風雨橋都是水泥和木質的混合結構,更結實耐用。

寨子的中心還有一個很大的操場,那裡應該是西江中學。

這裡是中國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他們世世代代在這裡生活,日出而耕,日落而息。

白水河邊垂柳依依,水面倒影著綠樹青山,只可惜因為過於商業化,白水河的水質已經收到了汙染,沒有之前的那麼好了。

多麼令人嚮往的綠水青山和田園風光,更真心期待這裡不要太商業化,應該注意保護原生態自然景觀,造福後代子孫。

千戶苗寨的夜景那是必須要看的,吃過晚飯,我們就出來看夜景,霓虹燈下的苗寨似乎披上了神秘的面紗。

風雨橋在燈光下流光溢彩,金碧輝煌。

千戶苗寨的萬家燈火,吸引了大批遊客。我們隨著人流來到了乘坐觀光車的站點,等著坐觀光車的遊客排起了長隊。

隨著天色越來越暗,千戶苗寨變成了燈的海洋。

坐著觀光車來到了山坡上的觀景臺,這裡早已是人山人海。想拍個照片都不太容易。這是俯瞰白水河上的風雨橋

最佳拍攝位置擠滿了遊客,咱也擠不過去,先在周邊拍拍照練練手吧。

下圖中間的燈光處好熱鬧,正在演出苗族歌舞。

終於等到了最佳拍攝角度,看!我拍到了燈光下苗寨的牛頭形狀。

再來一張

好景必須三連拍

風雨橋夜景再拍一張

欣賞了千戶苗寨的夜景之後,有點意猶未盡的感覺。無奈夜已深,回酒店早點睡,明天去青巖古鎮。

青巖古鎮是貴州四大古鎮之一,以青色的岩石而得名。建於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為軍事要塞。這是北門

古鎮裡面的石頭牆是一大亮點

古鎮街道兩側都是商鋪,聽說這裡的豬蹄很好吃,我們迫不及待地要嚐嚐。

這家銀鋪的名字很吸引人

古鎮最大的特色就是隨處可見的石頭建築,不管是院牆、房子、街道、城牆都是就地取材,用石頭砌築而成。

明清街貫通古鎮南北,是青巖古鎮最繁華地帶,遊客很多,他們在這裡興高采烈地一邊購物一邊拍照。

我們轉到了一處僻靜的地方,這裡有棵樹開滿了花好美

這顆高高的梧桐樹上也開滿了花。

這裡是背街,是一個非常適合拍照的地方。也是青巖古鎮最具特色的一條石巷。

背街其實是一條石頭砌成的老巷子

石頭牆是大大小小的石塊用糯米漿、桐油、石灰粘合砌築,很有特色。

三三兩兩的遊客們在這裡各種姿勢拍照,怡然自樂。

路面的青石板經過幾百年的磨礪,已是如鏡面般的光華並且泛著青黑的光芒,曲徑悠長,更是給人帶來一種神秘感。

街邊層層片石壘起的院牆,巷道蜿蜒曲折,隨山勢起伏變化。

石牆縫裡長滿了各種爬藤類植物,生機勃勃。

沿著巷道一路走來,路窄幽靜,遊客不多,適合放慢腳步仔細欣賞。

這裡是尋槍別院,電影《尋槍》的取景地

悠哉悠哉,不知不覺已經走出了背街

這棵造型別致的不知名的古樹在路邊亭亭玉立

古老的石街,這裡的石頭很多,石街,石牆,比比皆是各具特色。

看似普通平常的一條坡路,既有臺階也有防滑的坡道,甚至還有一個石墩在路邊供行人坐著休息。由此可見古人設計和建築的巧奪天工。

青巖古鎮的南門是定廣門,古老的城牆上旌旗飄揚,古炮臺上的大炮依然還在,似乎在向遊客們訴說這裡曾經是軍事要塞。

古鎮外面的溼地公園風景不錯

古鎮外的山上修的古城牆蜿蜒起伏,遠遠看過去應該不是古蹟,似乎是近代仿建的,所以我們沒有上去遊覽。

走到古鎮的盡頭回頭一看,青巖古鎮吸引我的最大亮點就是背街。那裡安靜美麗,有歷史有故事有特色。是青巖古鎮與眾不同的獨特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