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发人的奥秘

发人是形意拳术常用之技,也属高水平之技。常听形意前辈讲,将人打上墙即指技。本人结合自身习练体会,对此技奥妙进行探讨,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发人的特点

  形意拳术“发人”通常是指:在双方对搏中,进身纵力将对方在一瞬间腾空击出的现象。好似对方被瞬间抛出,故俗称为发人。与抖绝之技相比,有所不同。特点是发人的体形变化大,行走距离长,杀伤力却不是很大;注重将对方放出,而不是打中;在不伤害对方、不破坏习练氛围的情况下,尽显功力;通过对发人程度控制,产生能使对方动、能使对方退数步、能使对方跌出、能使对方抛出等不同效果。

二、发人原理

发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找对方重心、撼动对方重心、抛出对方之身的过程。对练,方处在运动中,重心也是变化的,要以同对方接融点至对方重心问的肢体为传递力杆,通过后腿蹬起身纵力迫使对方重心动摇,吃住对方劲,进一步近身施力扩大对方不稳定程度,对方则被击出。当对方重心被撼动时,本能反应是企图调整重心,发生后移、躲闪等行为,我则紧追不放,在对方动中施打或退步中施打。这就要求我方进步要比对方退步快,追抢占对方的稳定位置,让对方来不及站稳而跌出。


三、运用发人之技要处理好几个问题

 1.掌握好距离。发人过程可分解为撼动重心及抛出这两个环节,实现发人必须以近身为可能,以距离为保证。因为发人不同于打人,打人是有空位并够得着就可以打;打人的目的是伤人,发人是挤人、搓人、推人、抛人;能发人就能打人、伤人。拳谚云:“打人如亲嘴”,即是此意。一是启动前要处于近身蓄力状态,用我根节作为力触点,来启动对方重。二是启动对方重心后要在距离、蓄力方面留足够余地。三是启动重心得手后要用棚劲吃住对

方,通过调步始终处于近身位置,为抛人奠定基础。根据情况常采用步伐的是:寸步、半、上步、连上步等。

2.讲究撼动重心方式。如欲将对方抛出,吃住对方后,可通过后腿蹬力传上肢向与地而约45度夹角方向施力,使对方重心不稳,拔根而起。即拳谚云:“纵力”、“起落”的起。撼动对方重心的方式很多,可分为拨动、掀动、推动、抬动、滚动等。对方如肢挺道理则如同一个茶壶一股,用一很小之力作用在壶嘴上,就可使茶壶前倾、后仰、左转、右旋。如形意单推手练习中,遇对方肢挺我一纵力,对方肢体成为传力杠杆,力达重心,对方需退几步才可能保持平衡。一块石头,推动阻力大,不易做到,用撬杠使其滚动则容易得多。在对搏较劲中,通过肢体拧裹拔搓使对方重心处在不稳定状态,我肢体感觉到对方的身体重量时(即俗称“放在手上打”),是发人最佳时机。平时对练要注意寻求撼动对方重心机会和方法,我方前手始终企图破坏对方重心,即指中、起中、打中,反过来而言是守中、护中。

3.适时确定施打力方向与力的大小。撼动对方重心后,将所有蓄力瞬间向前约45度方向实施抖打即可将对方腾空击出。如调整施打力的大小和方向,将出现不同的效果。如发力方向控制。通过对方重心向地面约45度抛物线切线方向斜上打,效果是对方仰跌;通过对方重心向与地面平行方向直打,效果是对方退跌;通过对方重心向地面方向下打,效果是对方坐跌。如劈拳使用脚蹬、椎涌力传上肢,通过肘拧裹钻搓将对方拔根离地后,上步换手扭腰、调膀、坐胯用力向前下劈,使对方跌出而坐。在抖打过程中要有回手的意念,手要及时抽回,不给对方拽拖的机会。撼动对方重心后实施速抖打,对方由于突然被拔起离地,会使大脑呈现一片空白,不知怎么被打出,事后也回忆不起来。

4.要适时而动。发人对搏之技,只有在对方具备一定条件,抓住机遇施力,才可能奏效。如对方技术高超,距离感好,通过步伐调整,使我无法近身;近身后,对方不挺、不顶,则吃不住对方,启动的力被对方化解,重心无法撼动;近得身、粘得住,又撼动了重心,在发动抖打前一瞬间对方实施转换,如跳离、转体等方式引进落空;抖打后如回胯及步伐调整不及时,还有可能反被对方利用。仍以劈拳为例,如对方用假挺劲引进我身,在我实施抖打前的一瞬间,在前腿插我裆不退的情况下,闪身向后下转体倒背360度,我可能在对方诱导下劈空而前跌。

形意拳之起落浅论

 起落是形意拳的精髓,拳谚云:“不知进退枉伶俐,不明起落枉学艺。”凡练形意拳者不可不明起落之理。起落的道理初学者往往觉得简单,但并非如此,细细分析、体验,大有奥妙深入探讨的内涵。就本人学练形意拳几十年的体会浅析于后。

  一、起落与抛物线原理的关系

  形意拳讲究“发人”,即将对方在一瞬间腾空击出。这比起打一拳、踢一脚来说,而“发人”是较高层次的技巧,较之拳脚更难掌握。有些形意拳爱好者,练了多年却不能“发人”,殊为可叹。究其原委,一是不得真传实教,二是不明拳理。简言之,“发人”的诀窍即“起落”二字而己。

  如果能掌握“起落”要领,即可将超于自己体重的对手,轻而易举击出丈外。这个道理并不神秘。它与近代物理学中抛物线原理是十分吻合的。按照物理定律:物体在向上斜抛时其运行轨迹为一条抛物线,抛物线的形状依抛出的速度和角度不同而各异。在初速度一样的条件下,当抛出的角度为45度时,抛出距离最远。抛物线可分为上升与下降两段,前段为升,后段为落。相应地在技击上表现为起和落两个动作。(见图一示)


图一


  以车派形意拳的劈拳来说,起要束身而起,用踝、膝、胯、腰、肩、肘、腕伸展的合力将对方重心撼动、拔起,使对方身形后仰。这个动作为之“起”。进而进寸步,同时拳下劈,使对方倒地,这个动作谓之“落”。劈拳的起落与抛物线原理相符,但劈拳与抛一般物体并不完全一样。一般抛物,当物体出手以后就不管了,但劈拳在将方拔跟离地之后还要用力前送下劈,使对方没有退步站稳的可能。

  二、起落与步法

  步法在各拳种里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形意拳中的步法尤为重要。形意拳之步法常用的有寸步,摩胫步,槐虫步等,这些步法中本身就有起落。谱曰:“消息全凭后脚蹬”。后脚蹬地为起,重心略有升高,前脚着地为落,重心略有下降。在行进中身体重心轨迹为拱形,近似于抛物线,(见图二)故练好步法,其中就包含了起落的功夫。后脚跟蹬着向前和向上两个分力,其中向上的分力起拔根的作用。形意拳之所以有硬开硬进,攻坚克锐的力量,其步法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形意拳传统套路进退连环中,拳谱即要求做到六个字的运用。“踏、扑、裹、舒、抖、绝。”其中“踏”即后脚蹬地,为踩毒蛇。“扑”即前脚落地要远,如虎扑羊,如猫捕鼠。踏含起,扑含落。



图二


 三、起落与身法:

  “束身而起,纵身而落”。这是对身法起落的概括要求。细言之,束身要求两腿弯屈,重心下降,尾闾前包,肩肘放松。纵身则对不同的目的的用法有不同的要求。以蛇形而言,纵身指后腿蹬伸,重心上升,脊柱伸直,前臂上扬。对虎形来说,纵身而落是指前脚落地,重心下降,腰向前略弯,两掌向前下方按落,在这一系列动作形成的合力作用下,对方后仰跌出。

  四、起落与手法

  “起钻落翻”是形意拳手法变化的要求。起要钻,落要翻。以车派形意拳的劈拳为例,起时后脚蹬地,重心下降,尾闾前,歙沉肩,前拳拳心向后,拳背紧贴对方胸部,以拳背为着力点,拳向前上方钻伸,加上蹬腿,伸腰、伸肘之力,将对方重心拔起。落时,拳外旋90度,拳轮着力,向前下方劈落,使对方沿抛物线的后半段跌出。如功力浅,可先用钻拳将对方拔起,然后用劈拳劈出,而虎形则用双掌,钻翻与劈拳相似。

  五、起落与呼吸

  以虎形拳为例,要束身而起,即手起身落,同时吸气。如弹簧被压缩,积蓄了弹性势能。起时右脚蹬伸,重心上升,双臂向前上方伸展。即所谓“身起手落”。同时呼气,弹簧放松一瞬间爆发力的弹性动能。弹放对手远跌。

  六、起落与气力巧合

  气与力是形意拳六合之一,不仅要合,而且要合的巧妙,形意拳讲究沾身纵力,在未沾身之前,我之五弓九节必须处于灵动状态,勿使周身僵硬,僵则呆滞不灵,应变迟顿。以虎形而言,在发人时是在沾身的一瞬间全靠束尾之劲而推之,是全身九节齐鸣暴发力的应用。使对方感到强大的推力,无法抗拒。这是内劲,巧劲,气力的巧合作用。

  以上是作者练功多年对起落的理解与体会,有不妥之处,望同道不吝指正。

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