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身後的“精英家族”:100年來人才輩出,祕密只有兩個字

在與新冠鬥爭的兩個月裡,

有一位84歲的老人,

他擲地有聲的話給我們鼓舞,

他緊抿的嘴角、泛光的淚眼讓我們感動,

他臉上難掩的疲憊,

更讓我們心疼……


他就是鍾南山,

有人說:巍巍南山,國士無雙!

當我們翻開鍾南山的家史,

驚訝地發現,

站在鍾南山身後的,

是一個極硬核的“精英家族”!


這個大家庭人才輩出,

在近百年曆史裡留下了太多

頂天立地、蕩氣迴腸的故事!


“敢醫敢言”四個大字掛在鍾南山辦公室最為醒目的位置


可能很多讀者已經比較熟悉

鍾南山的父親——

著名兒科專家鍾世藩,

鍾南山的“敢醫敢言”,

離不開父親的言傳身教。


然而,很多人還不知道,

鍾南山的母親廖月琴,

更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傑出女性!


01

從人才輩出的

“鼓浪嶼廖氏”說起


1911年廖月琴出生於

聲名顯赫、精英輩出的

“鼓浪嶼廖氏家族”。


廖月琴的曾祖父廖宗文白手起家,

不僅錢莊生意遍天下,

家族更是人才輩出!


廖月琴(右一)與父母、手足的全家福


廖宗文育有四子:

廖清霞、廖悅發、廖天賜、廖天福。


二子廖悅發的女兒廖翠鳳,

與大學者林語堂是夫妻;

三子廖天賜的孫女便是廖月琴,

算算輩分,

廖月琴應該喊林語堂一聲姑父。


林語堂一家在鼓浪嶼留影


而廖族後人可謂精英輩出:

鋼琴家殷承宗、

聲樂家林俊卿,

尤其廖月琴、廖素琴,廖永廉三姐弟,

都是有名的醫學家。


尤其是廖永廉(鍾南山的舅舅),

是醫學博士、廈門醫學界的翹楚,

1957年,

他首先在廈門發現

福建省第一例鉤端螺旋體病。




幾十年之後,

他們這一支還出了兩位院士!

(廖素琴之子戴尅戎、

廖月琴之子鍾南山)


鍾南山和他的部分鼓浪嶼親戚


出生在這樣一個

極為重視文化教育的家族中,

鍾南山的母親廖月琴

從小就與眾不同。

雖然出身名門,

但考入協和護校,

選擇了當時被認為是“伺候人”的護理專業。

從此,廖月琴走上了獻身醫學的路,

也因此遇到了一生摯愛:

鍾世藩。


鍾世藩雖然是協和醫學院高材生,

但出身貧寒,

還比廖月琴大了十歲,

門不當戶不對年齡也不相當,

但獨立,自信,執著的廖月琴,

認定了的事就要做,

認定了的人就要嫁。


鍾世藩與廖月琴婚照


02

淡泊,守信,同情

母親教鍾南山做人


廖月琴與鍾世藩成婚後兩年,

他們有了一個可愛的嬰孩,

因生產地位於南京的鐘山以南,

兒子的名字便取做鍾南山。


鍾世藩與廖月琴


此時的鐘世藩與廖月琴,

恐怕怎麼也想不到,

那個正在啼哭的嬰兒,

幾十年後會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鍾南山後來說:

“母親對我的教育,

可以說從孃胎裡就開始了。”

母親為了父親,

甘願放棄錦衣玉食,

過著拮据清貧的生活。


母親的這一份勇敢和淡泊,

刻在了鍾南山的心裡。

鍾世藩夫婦與幼時的鐘南山兄妹合照


1937年,日軍全面侵華後,

日本戰機開始在南京上空連番轟炸!

一枚炮彈炸塌了鍾家的房屋,

尚在襁褓的鐘南山,

被埋在廢墟之下。


當時,頭頂上戰機盤旋轟鳴,

在生死關頭,

廖月琴不顧一切衝回廢墟。

她徒手將瓦礫、碎石挪開,

雙手鮮血淋漓,

終於在碎石堆裡救出了鍾南山。



廖月琴,

不僅給了鍾南山兩次生命,

更給了他做人的底色!


抗戰勝利之後,

一家人搬到廣州定居。

鍾世藩的工作非常忙碌,

照顧家庭教育孩子的重任

就全都交給了廖月琴。


鍾南山小時候非常頑皮,

時不時就逃學,

但母親一直鼓勵他。

五年級時,他考了不錯的成績,

廖月琴對他說:

“南山,你還是行的啊!”


鍾南山後來回憶說:

“那時我覺得媽媽一下子

把我的亮點找了出來,

我有了自尊心,

覺得有人讚美我,

從那時起我就開始認真讀書了。”



中學時,廖月琴答應鐘南山,

考到年級前五就給他買一輛自行車,

他果然考了第二名回來,

可是看著媽媽身上穿了

幾年都不捨得換的舊衣裳,

他默默低下頭把心願藏在肚子裡。

沒想到是,

母親真的兌現了承諾,

買回了一輛自行車!


鍾南山說:“那是在家裡最困難的時候,

母親仍咬牙兌現承諾,

從那時起,我就記住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隻要你答應的事,

就一定要做到,

這就是媽媽教給我的。

我現在對我的孩子也是這樣,

要麼不答應,

答應了我就一定要做到。”

因為母親,

鍾南山找回了自信,

明白了承諾,

更懂得了要同情弱者、幫助他人!


廖月琴


1955年,鍾南山考上北京醫學院,

他的一位同學考上了北大物理系,

卻因為沒錢坐不起火車北上,

便找他借錢。


當時,鍾南山家裡也很拮据,

但他還是和母親張口,

希望能幫一幫這位同學。

母親很為難地說:

“南山,為了你的學費,

我們家很難很難了……”


鍾南山清楚,為了維持這個家,

母親已經很不容易。

幾天後他準備回絕這個同學時,

母親卻塞給了他20塊錢。


拿著這東拼西湊來的20元,

鍾南山無比感動:

“我到現在還記得,

媽媽是怎麼對待其他有困難的人的。”



母親已經離開五十多年了,

這件事,卻永遠地刻在了他的心裡。


而廖月琴,

絕非只是相夫教子的女子。

之後,還擔任了中山醫科大學

為中國醫學事業,鞠躬半生。


是才女,是名醫,更是慈母,

廖月琴的言傳身教,

在鍾南山心裡,

埋下了淡泊名利、信守承諾、

醫者仁心、大愛善良的種子。



鍾南山曾在回憶錄中回憶

父母對他教導的影響:

“我對人的同情心

是從母親那裡學來的,

治學嚴謹上我受的是父親的影響。”


如果說母親廖月琴給予了

鍾南山善良溫暖的人生底色,

那來自父親的言傳身教,

凝結成了鍾南山治學嚴謹的品性,

終生報國的信念!


03

真材實學,拳拳愛國

父親教鍾南山做事


鍾世藩,鍾南山的父親,

中國著名的兒科專家!


1901年出生的鐘世藩,

幼年就失去雙親,

總角之年就被人帶到上海,

給一戶人家做僕人。

即便寄人籬下,吃遍生活苦痛,

他始終堅信:

唯有讀書能改變命運!


一邊做苦工、一邊刻苦學習的鐘世藩,

終於靠自己的努力

考上了北京協和醫學院!


1930年鍾世藩協和醫學院畢業照(右2)


協和醫學院實行嚴格的淘汰制。

鍾世藩同屆學生40人,

只有8人拿到了學位,

鍾世藩就是其中之一。


1930年,鍾世藩從協和畢業後,

又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

拿到醫學博士學位,

即便是在美國,

能拿到醫學博士者亦是精英中的精英,

然而,鍾世藩卻說走就走,

毅然決定回國。


鍾南山說:

“父親畢生奮鬥,

皆因自己是中國人,

務必要為國爭這一口氣。”

這番拳拳愛國志,

潛移默化地影響了鍾南山!



鍾世藩說過一句

讓鍾南山印象特別深刻的話:

“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

能夠給這個世界留點什麼東西,

那他算沒白活。”


這一生是虛度光陰碌碌無為,

還是奮發努力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

鍾父用自己的畢生奉獻,

為鍾南山點亮了一盞指路明燈。


很長一段時間裡,

鍾世藩醉心於醫學研究,

他甚至在家裡飼養了很多小白鼠。

每當有人來找鍾家,

人們都會說,

“喏,老鼠味兒最大的那家就是。”

耳濡目染下,

鍾南山也對醫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鍾南山的記憶中,

父親永遠是孜孜不倦勤奮鑽研的人。


鍾世藩憑出色醫學才能,

新中國成立前夕,

當時的國民黨中央衛生部長,

命令鍾世藩帶全家撤往臺灣,

他果斷拒絕,堅定地留在廣州。



鍾世藩說:

“是中國人就得待在這裡,而不是離開。”

新中國成立後,

他創建了臨床病毒實驗室,

在兒科學和病毒學均有建樹!


鍾世藩晚年時,

還想為祖國留下一本醫書,

為此他一直超負荷工作,

導致視力急劇下降,

眼睛快要看不清東西。


鍾世藩


為了趕在自己“失明”前寫完,

他強忍不適翻閱醫書,

一字一句艱難地寫。


鍾南山心疼勸道:

“您年紀這麼大了,

寫這麼辛苦,就不要寫了吧!”

鍾世藩一口回絕:

“不要寫讓我幹什麼?讓我等死嗎?”

四年艱辛,

鍾世藩終於寫出了長達40萬字的

《兒科疾病鑑別診斷》。



1987年,86歲的鐘世藩

儘管眼睛不好、身體也已經很虛弱了,

但誰也勸不住他,

他幾乎一刻也沒有

停止醫學的學習和研究。


而如今,

相同的一幕在84歲的鐘南山身上重演,

鍾南山妻子接受採訪曾說:

“他(鍾南山)太在乎病人了,

來回奔波,熬紅了眼,

勸是勸不住的……”



曾經冒著失明危險著書的鐘世藩,

而今冒著生命危險衝鋒的鐘南山,

在這對父子身上賡續相傳的

是作為一個醫者的

責任和擔當,

是始終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

關心和牽掛!


戰士沉穩,心懷偉大,

治學嚴謹,拳拳愛國,

這樣的精神力量,

或許是父親鍾世藩,

留給鍾南山最好的禮物。



如果說父母的言傳身教

給予了鍾南山一生

無窮的力量和勇氣,

那妻子長達60年的默默付出,

給了他最溫暖的家

和最堅實的支持!


尤其是鍾南山已經84歲,

還有一身讓年輕人羨慕的“鋼筋鐵骨”,

這同樣是他世界冠軍妻子的功勞!


04

從世界冠軍到

鍾南山的私人教練


鍾南山的妻子名叫李少芬,

一直在他身後默默無聞,

但論貢獻,論榮譽,

其實李少芬一點都不輸於鍾南山,

這是一位曾經代表中國,

驚豔了全世界的女人!


與鍾南山同歲的李少芬,

16歲就入選中國女子籃球隊,

作為國家第一批籃球運動員,

為國征戰長達14年!


電影《女籃五號》,以李少芬為原型


14年裡,她代表中國女籃,

為中國捧回了多個大獎:

在法國舉辦的

“四國女子籃球比賽”中,

中國女籃一舉奪得冠軍;


還有在由中國和印尼牽頭,

舉辦的第三世界新興力量運動會中,

李少芬隨隊出征,

獲得該運動會的世界總冠軍!



退役後,她本可以留在國家隊做教練,

無論是榮譽還是事業,

都會更上一層樓。

但為了鍾南山,

她放棄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選擇回到廣州一邊照顧公婆,

讓鍾南山免於後顧之憂,

一邊繼續為祖國事業發光發熱,

做一名普通的女籃教練。


李少芬和鍾南山


2003年非典,

67歲的鐘南山一戰成名,

然而,我們不知道的是,

非典走了,

鍾南山卻病倒了。

2004年,由於身體透支得過於厲害,

鍾南山得了心肌梗塞,

放了一個支架。

已經68歲的鐘南山

決定加強體育鍛煉。

他的妻子李少芬,

這位曾經的著名運動員、籃球教練

成了鍾南山的私教,

為他制定科學的健身計劃。



他們把家裡的一個小房間改成健身房,

甚至連門框上都裝上單槓,

除了日常的健身訓練,

只要鍾南山一得空,

李少芬就拉著他去游泳、打球、爬山。


如今的李少芬和鍾南山,

都是84歲的老人了,

兩人都精神抖擻、精力充沛,

看著比實際年齡起碼年輕十幾歲。


84歲的李少芬,舉止優雅,形容幹練


一位是共和國的院士,

一位是共和國的體育功臣,

為國打拼半生、奉獻半生的老兩口

至今還居住在廣州一處面積不大的

老舊單元房裡,

家中的傢俱都是三十多年前的樣式,

沙發破的地方還用布裹著。


在家中侷促的客廳裡,

一面櫃子擺滿了鍾南山和孩子們的榮譽,

李少芬將自己曾經的獎盃獎牌

全都收了起來。


有一次記者去採訪,

她笑著指指桌上的獎盃說:

“放外面的就一個了,

平時用來放水果。”

她說:“這20年主要是他的,

我的已經過去了。”



大愛善良的母親,

治學嚴謹的父親,

默默奉獻的妻子,

84歲的鐘南山再一次

為國挺身而出的背後,

站著的是一個如此硬核的家庭。


鍾南山至今仍時時說起

父親留給他的那句話:

“鍾家優良傳統有兩個,

第一是要永遠有執著的追求,

第二辦事要嚴謹要實在。”



歲月會帶走一切,

容貌、財富、地位、聲望……

但最後留下的

一定是代代傳承、澤被後世的

——家風!


— THE END —


☀本文選自北洋之家(ID:bypm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