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一位退休老者的疫期书单

“钟宪政的《南河镇》上下卷106万字,严步青的《龙尾堡》60万字,徐则臣的《北上》37万字,夏坚勇的《大运河传》25万字……”疫情期间,泊头62岁的范凤池,足不出户,奉上了一份沉甸甸的读书清单:他先后共读了200多万字的4部小说,修改了自己100多万字的小说,考证了泊头15个乡镇历史文化来源,编写了两个纪念馆的布展大纲,撰写了两篇碑文……这份书单让人惊叹。从大年初一开始,范凤池每天清晨四点半起床,5点准时走进书房,坐在文案前,手捧著作,开启一天的阅读时光。中午12点,吃过午饭,休息一个小时后,他又继续看书。一天之中的娱乐是,下午四点半带小孙子玩一会儿,享受一刻天伦之乐。晚饭后,接着读报,《人民日报》《河北日报》《沧州日报》……他订了很多份报纸,读报是多年雷打不动的习惯。范凤池是泊头市文体局局长,2010年退休,“相比于做行政工作,我更喜欢做学问。”他说。1983年,范凤池在一所中学教书,开始酝酿出书。在范凤池的书柜里,有两本很古老的工具书——绿色封皮的《辞海》和红色封皮的《全唐诗》,翻看书页,书里密密麻麻的全是繁体小字。当时,范凤池觉得它们对唐诗研究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查阅。《辞海》这本书,因为反复翻阅,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老伴儿常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历时近十年,范凤池成就了人生第一本书《唐诗名篇赏萃》。后又通读4万多首唐诗,精选了1600首,分别出版了《新选唐诗精华》和《新选唐诗》两本得意之作。之后,他一边继续阅读经典,广泛涉猎文学、历史、诗歌、古典文学评论、地域历史文化等领域,一边跟随时代的脚步,读报纸文章,研究最新的写作手法,相继出版了《现代汉语修辞50格》《唐诗选》《泊头文化志》《泊头文物古迹》等35本书。“我不聪明,但很踏实。”范凤池一直觉得,做学问没有天资就得肯下苦功夫。2002年,范凤池担任了泊头市文化局局长兼泊头市文联主席。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仍没有放下读书这件事。一到周末,老伴儿出门前,他总是嘱咐“把门锁上”,这样,无人打扰,静心读书,于他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在泊头只要提起范凤池,几乎无人不晓。很多人登门拜访,慕名去请他写书评、作序、写村志,能力范围内的,他也都会爽快地答应。遇见“同道中人”,还会慷慨赠书、换书。也许读书有了“经验”,但凡他的读书清单中,当时觉得好的书,像《战争和人》《白门柳》《最后一个匈奴》,在日后文坛上都斩获了大奖。《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说过一句话“写一部死后可以当作枕头的书”,引起了范凤池极强的心灵共鸣。如今,他正筹备一部100多万字长篇小说,希望能尽快与读者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