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課」留學遊學新選擇:美國的教會學校

不要把“教會學校”與“刻板保守”聯繫在一起,據《紐約時報》報道,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選擇到美國的教會學校學習與遊歷。


孩子在宗教道德的薰陶下不容易學壞,這種觀點經過華人教徒口耳相傳,很多國內家長也受此影響。其次,中國家長傾向於認為,教會中學擁有較好語言環境,也擁有在美國主流社會中相對優質的口碑,對於想繼續留學深造的孩子來說,申請美國大學的成功率也高。


一樣自信而陽光


教會學校並不會扼殺孩子們的活潑天性,相反,在這裡的學生受到更為嚴格的保護,而同樣保有這個年紀應有的自信和陽光。



一位2011年被羅德島一所天主教中學錄取的中國小留學生這樣記錄她的學校生活:


“我的學校在羅德島的賽特灣,在地圖的上方也能看見有一片海。學校有500英畝,有4個女生宿舍,3個男生宿舍和一個正在建,2012年的九月份就能入住的男生宿舍。還有高爾夫球場,網球場,足球場,橄欖球場等等。全校一共不到400人,所以老師,同學之間彼此都很熟悉。在這裡,大家都像一個家庭一樣。


我的學校是一所天主教學校。每週四上午我們都有專門的時間要去教堂集會,老師會發給每個學生一張樂譜,大家就在老師的指揮下一起唱聖歌。雖然我不信教,可是每次唱完一首歌,都是一種精神的洗禮,讓心情逐漸平靜下來,沒有那麼多的急躁的情緒。


每年的夏天學校都會組織10到12年級的學生去意大利的羅馬。拉丁語是我們新生的必修課,而我們又是一所宗教學校,組織學生們去羅馬是再適合不過了。羅馬是永恆之都,去羅馬感受幾千年來的風雨變化也是一種對心靈的洗禮。雖然我以前去過羅馬,但是我還是很期待在神父的帶領下重新感受羅馬。


新生宿舍的老師一般都比較嚴厲。最嚴的老師是教英語的,同時也是壁球和網球的教練,她還是負責12年級學生申請大學的老師;另一個老師是阿根廷人,教西班牙語,她不是特別嚴厲,但覺得讓你不敢犯一點錯;還有一個老師是家庭主婦,她的先生是學校的戲劇老師,是藝術部門的主管。週末的時候她還會烤些餅乾和布朗尼,由她的兩個小女兒給我們送到房間裡。”


更好融入美國主流社會


在外籍留學生中,富有學生是教會學校的一大目標。據美國媒體報道,現如今美國的教會學校已經吸引了中國的房地產大亨,能源企業高管和政府官員的子女。教會學校會派行政院坐飛機前往中國,請中介機構設計漂亮的中文宣傳冊,把中國學生與金髮學生嬉鬧的照片放在網上博取大家眼球。


不過,這也不是絕對。即使你不是“土豪”,教會學校還是能為你在美國的未來帶來很多好處。


美國宗教性私立學校,會教授《聖經》和《神學》,而對於中國學生來說,學習這些難就難在詞彙上,尤其是一些歷史典故、神話傳說,單詞會拼寫,但是不懂意思。所以這是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詞彙不斷積累後,你就會更加融入美國文化。


而且因為《聖經》在美國文化中是無可替代的,只要對美國有一點了解的人都知道,在美國舉手投足間都透露著《聖經》文化,所以在學習這門課,對於日後在美國的學習生活都有非常大的幫助。


當然,即使就讀教會學校,學生也並不一定選擇宗教課程,完全是根據自身情況來定,因為美國的大部分學校都是有宗教背景的,而且大多數私立高中的最大資金來源就是教會支持,這些有宗教背景的學校條件也會更為優越。


對於宗教課程的學習,提倡大家進行適當的接觸,除了可以讓你融入美國文化,宗教課程傳授的與人為善、誠實和博愛等世界觀,以及在哲學、倫理、文化和史實等方面的教育也會使我們有著不一樣的眼光和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