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一則新聞——
推導一下,大概除了新西蘭,其他國家的情況也不太好。儘管各國院校都在調整入學時間、推遲申請日期,甚至允許外國留學生跳過一個學期,但放棄留學的人仍不在少數,似乎政策怎麼讓步和調整都不頂用。
所以今天就和大家聊聊:留學,你怕了嗎?
怕什麼
放在最近的大環境下,這個問題彷彿是多餘一問。
怕什麼?首先當然是怕國外的疫情——
安全嗎?感染了咋辦?有人管嗎?過幾個月真的能好轉嗎?
在每天爆炸式的負面新聞的沖刷下,國外就彷彿刀山火海、地獄油鍋,出去上個學突然就上升到了生命與理想抉擇的高度。
其次是怕輿論。近期留學生歸國確診的案例確實不少,在網就成為了熱門話題,一些“千里投毒”、“給祖國添亂”的言論都還算輕的,更有甚者都自作主張地剝奪了留學生的國籍和歸屬感,出去上個學突然就上升到了投敵叛國的高度。
最後是怕不值得。如果要頂著這麼大的壓力,做了無數次心裡掙扎,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的折磨才能換得平安上學,那萬一最終收穫頗少、效果不佳,甚至還可能掛了科、畢不了業,那是不是虧大了?
要放棄嗎
要說放棄,得先從決定留學的理由說起。
坊間多年來的傳言莫過於:留學=鍍金。雖然這個說法在表面上漸漸被鄙棄,但不少人內心還是深信此道的。畢竟對許多外行人來說,專業教育發展是太大沒耐心聽的,甩出一張世界名校排行榜來,比什麼都有說服力。
再來就是想走點與眾不同的路。哪怕出國留學的人越來越多,但也沒多到一個班裡能去一半以上(國際班除外),做同學裡那唯三四五個看不同風景的人,總是有那麼些小得意。
聽起來有些草率?但留學念頭的小火苗,有時候就是這麼簡單地躥起來。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這樣,深思熟慮的絕不在少數:認真想學到什麼、看到什麼,或者想經歷另一種文化和生活的……但總歸都是躥起小火苗的一瞬間。
理由各種各樣,並非就有高低之分,小心思或大理想,都是人心中的一種嚮往。而現在談到放棄,最難的往往不是捨棄申請留學過程中付出的精力、財力,而正是放棄這份最初的願景,撲滅心裡的小火苗——
想通過留學收穫的東西,能找到替代品嗎?或者乾脆不要也行嗎?
甘心嗎?
要堅持嗎
對於每個普通的往年,準留學生的堅持大約是——
堅持背單詞、刷題,爭取最後提升績點的機會,或是反覆修改文書,聯繫導師,和心儀的學校最後argue一次……
可今年的堅持卻是——
想去的國家秩序漸漸恢復,能夠有充足的醫療資源顧及到留學生,心儀的學校會提供幫助。當然最關鍵的是,希望疫情真的會好轉……
有人告訴你堅持背單詞就會有好成績,可沒有人能向你保證堅持等下去就一定會好轉。比起主觀努力,這樣的堅持反而像煎熬,也像期待奇蹟降臨。
唯一的盼頭,可能是看見國外的院校也在不斷調整政策,為還在堅持的學生提供最大變通,如開頭提及的新聞裡,奧克蘭中學校長協會主席說道:
“我們沒有放棄這些學生,我們與他們一直保持聯繫,大多數學生仍然希望來這裡。”
莫名地產生了一種攜手面對風雨的共情,哪怕知道對方可能只是殷切地期盼留學生過去交學費。
不必焦慮
最後,洋仔想說一些個人的想法,現階段很多申請、語言班、入學都已經延期了,簽證政策也有所調整,一定程度上是給出一個安全的許諾,也給出了足夠的緩衝時間。如果情況依舊不好,相信還會有再一次的變更。客觀大環境所導致的問題,每個人都是受害者,不會因此被學校拋棄,所以放棄入學、放棄申請一定是最最最最後的考慮,不需要太快下決斷。
其次,對未知環境的不安。就個人經歷來說,也非常明白準留學生的擔憂。當年去留學時都沒碰到疫情,可出發前一個星期,卻每天都在內心上演機場走丟、下飛機走丟、出門走丟的流落街頭戲碼,甚至連能不能買到潤唇膏、手機沒得貼膜這種小事都要擔心一下,畢竟俗話也說人生地不熟嗎。
但有一說一,大家都是文明現代社會,出去上學並沒有被丟到荒郊野外孤獨求生,實地考察之後,會發現很多事沒有那麼誇張……
相信憑藉大家蒐集資訊的能力,多加些學聯、宿舍、同專業同學的群,最起碼的一些互幫互助就沒有問題。
最後,祖國一直是大家堅強的後盾。
閱讀更多 閱洋留學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