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電影中那些悲憤無奈,也許就是這些小留學生家長們的明天

最近這幾天1.5萬小留學生滯留英國,166個家庭簽字申請中國包機接回的事件,已經刷了好幾天屏。網上幾乎炒成了一片紅海,網友們斥責這些小留學生就是衝著那英國一紙國籍去的,憑什麼要我們國家出錢出力接回未來的英國公民,而這些家長們更是怒斥網友們的仇富心理。

更加延伸的思考就是這些小留學生們由於小學中學階段就接受了西方文化教育,未來的思想和文化幾乎已經完全西化,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很難培育小留學生們對祖國和中華民族的認同。


高先生也並非希望他們贍養,他只是想在死前見見自己的骨肉

今天刷頭條的時候,在一個律師的文章下看到一個令人悲憤不已,又傷心難耐的事,又引發了一些思考。

79歲高先生是國內著名外科醫生患了癌症,高老因病住院唯一的願望就是能夠見到自己的兩個兒子一面。,高先生年輕時候傾盡全力培養了兩個兒子,送他們出國留學、工作、俺家,本想能安享晚年,誰知一去不復返,高先生每天盼望著又失望著,最後昏迷那幾天依然掛念。
高先生的學生趙蘭一直未婚,不知是仰慕還是敬愛,一直陪伴照顧著高老。為了幫他,想盡了各種辦法,甚至報了警,因為涉外都無果而終。而那倆個聯繫方式像是被棄用了似的,像兩塊石頭一樣生硬。

他的兩個兒子又在哪裡呢?一個在美國,一個在澳大利亞。生活過的有滋有味,逍遙自在。

按理說說高先生去世後,兩個兒子回來與不回來都已經不重要了。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倆後來齊刷刷的出現在了高老繼承案的法庭上,聲稱他們倆是唯一合法的第一順序繼承人,趙蘭作為外人無權繼承財產。後來趙蘭拿出了高老數十份遺囑和三份高老視頻遺囑證明了,法院判決把財產留給趙蘭,是高先生的真實意願。

趙蘭說,控訴這兩個兒子未盡贍養義務沒有什麼意義,高先生也並非希望他們贍養,他只是想在死前見見自己的骨肉,說完嚎啕大哭。後來,趙蘭將大部分遺產進行了捐獻。

這出自一個律師筆下,應該是他代理的案子,這是一個令人悲傷、氣憤又無奈的故事。

留學:電影中那些悲憤無奈,也許就是這些小留學生家長們的明天


這些錢就當提前給你燒的紙錢吧

這讓我聯想到上週在追當紅的網播劇《重生》,其中講述了一個案件:

一個律師的合夥人遭到殺害,經過警察分析,判斷殺手的本意是針對這個律師。而破案的過程中確實出現了一個疑似兇手的人。可是這個兇手令人大跌眼鏡的居然是個老人,而這個律師全權代理了老人訴訟子女不贍養的案件,此案中老人的子女和高先生的情況差不多,律師在庭審中也為老人爭取到了100多萬的鉅額贍養款,按理說應該是圓滿的結局。

但是老人卻懷恨在心要殺了律師,究其原因,是老人的本意並非是拿到大量金錢。而是藉著訴訟的由頭要求孩子們能夠回來照顧一下,哪怕是見上一面,僅此而已。

這個官司當然是老人勝訴的,他的孩子也把贍養款打了過來,但是孩子的話深深地刺痛了老人的心:這些錢就當提前給你燒的紙錢吧。這句話讓老人瞬間崩潰,覺得這一切都是律師惹的禍,想要殺死律師。這個案子還沒有結,這個老人當然也不是最後的兇手。

留學:電影中那些悲憤無奈,也許就是這些小留學生家長們的明天


但是今天看到了高先生的事件,和這個影視劇裡的故事高度重合,讓人不思緒萬千。原本以為影視劇的作品只是誇大現實中的素材,但萬萬沒想到,現實中的世界遠比影視劇中的作品要來的更加不可思議。

家長們,你們是否能承受孩子的未來和你們所期望的差距

在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上,中國和西方國家有著本質的不同。在中國,雖然說養兒防老的觀念,已經不提倡了。但是一家人其樂融融,是每一箇中國人都期望的,養孩子的過程給家長帶來的“天倫之樂”是任何東西也替代不了的。

而國外的家長,在孩子18歲之後會完全給予孩子自由,一般孩子18歲之後也會搬出去住,也不指望孩子以後會給家裡拿回多少錢,更不指望孩子以後的成就也有多大,讓老人臉上有面子。

我們的家長總是希望把最好的留給孩子,這本身無可厚非。把孩子送到西方國家學習,鍛鍊孩子各種能力,突破語言關,學習環境更加多元化,培養思維能力和開闊國際視野。也許最為重要的,可以不經過國內的高考,或者考“託福”或者“雅思”,直接能進入國外名校。

今天我們暫且不論這些孩子長大以後,能否對祖國建設產生積極作用。我個人更願意相信,即使是從小在國外長大的人,也有又很多人有著一顆純正的中國心。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進入了100多年的災難時刻,建國以後中國百廢待興,同時也經歷了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和非典等天災人禍。那些身在國外的華人華僑們,每一次都是鼎力相助奔走呼喊,為祖國建設流汗出力。所以我們並不能一味的否認,這些從小接受國外教育的孩子就不能成為國家的棟樑。

送這麼小的孩子出國,在寄養家庭中長大,缺乏父母的關愛和家庭教育,在青春成長的關鍵期,完全依靠孩子在國外的自覺與自律,對孩子成長也是不利的。文化上的差異和語言溝通的困難,會讓孩子壓力更大,而這個時期的孩子自制力和自控力都是最難以把握的,關愛和文化的缺失,讓孩子更容易染上了多少惡習。

由於這些孩子從小受到國外的教育和價值觀影響,長大以後的思想和行為已經完全西化。那些送孩子從小出國留學的家長們,你們以後擔心的並非是孩子染上了多少惡習。

而更應該擔心的是:孩子在國外環境下所形成的思想和行為,與你們所期望他形成的思想和行為之間的差距。

就目前來看這種差距肯定是有的,並且還不小。這些家長更應該擔心的是自己到時候能不能承受得了這些差距。也許有家長說:

我們既然費了那麼大力送孩子去留學,就是要孩子拿到英國國籍,我們以後是要跟隨孩子去英國居住的。但是等到那時候,相信大部分家長已經五六十歲了。驟然從一個生活了五六十年的家鄉驟然去搬到國外去居住,到時候幾十年形成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可能不是一下子能改變的。

這些小留學生們的家長們現在大多居於三四十歲之間,無論他們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否認可,但是既然在中國這片大地長大,中國文化已經滲透到了骨子裡。絕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以後是孩子是有出息的、是能賺錢的、說出來是有面子的,到老了之後也是希望兒子兒媳關係和睦、膝下兒孫環繞的。

可是因為國內與西方之間的根本差異,這些希望現象可能不會實現,至少不會像他們所期待的那樣圓滿。

嚮往自由世界,就要承擔嚮往自由世界的風險

也許剛才所說的高先生的事件是有些極端的,是教育失敗的典範。但是文化的差異,是現實存在的。文化的差異必然導致思想和行為上的差距。

再來看看今天的1.5萬小留學生事件。說實在的,如果沒有這次疫情,我真的不知道,也真的難以相信中國在國外的留學生有那麼多,而留學教育已經年齡低到了14歲以下。

我們不能妄自菲薄國外教育與國內教育的孰是孰非,只是希望這些家長認清大環境大形勢。中國的發展日新月異,是有目共睹的。今年是2020年,十年前的中國是什麼樣?孩子們也許不知道,但是這些家長們應該都清楚。

留學:電影中那些悲憤無奈,也許就是這些小留學生家長們的明天


十年時間,中國的變化翻天覆地,而十年之後又會變成什麼樣,誰也料不到。你們總是崇尚西方世界的自由。殊不知自由也是要付出代價的,這次疫情就是最好的證明。

嚮往自由世界,就要承擔嚮往自由世界的風險。就算這些孩子是衝著英國國籍去的,相信國家也不會不管,畢竟他們還是中國的兒女,哪怕十年之後脫離中國國籍,但此時此刻他們依然是中國的兒女。相信國家會妥善處理好這些小留學生。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和自己的兒女去過更好的生活,孩子們身不由己,但是身為成人的家長們要清楚,要有清楚和長遠的判斷。

記得一部梁家輝 蔣雯麗 朱旭主演的電影《刮痧》,展現了東西方教育文化的不同,時至今日,電影中的事可能不會在發生了,但是文化的差異始終存在。這些不是僅僅憑十年的生活和學習,憑一紙國籍就能掩蓋得了的。看那些在西方已經生活了幾代的華人們,始終融入不了西方的主流世界,因為他們的根在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