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的动力驱动了解一下—2.认可

应用“认可”的方式激励员工应该是最容易操作的,但很多管理者却认为“认可”根本起不到激励的作用,或是就算有作用也是非常小的。

那我们试想一下,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我们有多少物质激励的权力?当我们拥有物质激励的权力不大时,如果再不应用“认可”这个工具,那我们的下属依靠什么保持对工作的积极性和认同感呢?当一个人的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他一定希望能得到更多的认可。


很多管理者在认可下属方面比较含蓄,有时看到下属做得好,在内心中对其欣赏和肯定,但并没有表达出来,他们希望等到适当的机会,对其下属进行奖励或提升。但是,下属可能会因为没有及时得到你的认可而感到失落,这时可能会出现管理者不想看到的两种结果

一、下属的工作态度变得不那么积极

这时管理者对其有点失望,可能连之前想要给下属的奖励或提升也觉得没有必要了,这就落入了恶性循环中;

二、从此下属的行为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同时开始“骑驴找马”,等到下属向管理者提出辞职时,管理者可能才向下属表达一直以来对他的欣赏和肯定,但往往这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大家都不想看到的共输(管理者、下属和组织)的结果。



全球知名的咨询公司盖洛普(Gallup)调查分析,每位管理者每年最少应给其直接下属35次“认可”,相当于每7个工作日应该给直接下属一次“认可”。您做到了吗?根据我课前的调查,真正能做到的寥寥无几。除了达到的频率应该要遵循之外,认可质量也要确保。一位优秀的管理者要做好“认可下属”的工作应关注以下七个方面

“认可”一定要具体

多年前,我儿子还小的时侯,有一次我夸他“很棒”,结果他问我:“爸爸我棒在哪里?”,一下子我还真没反应过来,其实我当时的行为不是在“认可”,更多的应该只是在敷衍。

所以“认可”一定要讲出具体的行为。

比如:我觉得你的方案很好,因为这样的方案可以给公司节省成本;或这个项目你干得很好,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提前3天完成了。

要及时进行“认可”

试想当你觉得自己表现很好,等着或希望领导表扬、认可你时,半天、一天过去了,结果领导一句认可的话都没说,这种情况你会不会感到失落呢?以及本文第二段:管理者在认可下属方面比较含蓄,其结果往往是负面的。

认可行为而非性格

如:你仔细地核对,发现了其中的问题,为公司减少了损失;而不要说“我喜欢你内向的性格和认真的态度。”

再如:你应用同理心的技巧,有效地解决了顾客的投诉,而且还赢得到顾客的忠诚度;而不要说“你太聪明了,搞定了顾客。”

针对行为,目的是为了让下属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再现他的这些良好的行为,同时也让其他人可以学习他的这些良好的行为。

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认可”

我们之前谈到“优秀销售员”马克连续8年领同样的奖盘,就是典型的案例,一成不变的认可和奖励方式会让人失去兴趣,甚至可能感到厌烦。管理者完全可以切换不同的方式对下属进行“认可”。

如:您可以语言上赞美他;为他竖大拇指;会议上表扬他;在客户或其他外人面前介绍他的重要性;请他吃饭;出差给他带点他喜欢的小礼物……

“认可”的场合

美国著名的人力资源公司韬睿惠悦公司(Towers Watson),对全球13个国家,10333人调查发现,人们喜欢在以下场合接受表扬和认可,依次为:团队内公开场合、公司范围的公开场合和私下被表扬、认可,但参与调查的800多位中国人的统计结果依次为公司范围的公开场合、团队内公开场合,最后才是私下场合。很多企业都设置了连续服务X年的奖励(我见过的大部分是以5年为一个周期,现在也很多企业以一年或两年为一个周期)。

我发现大部分企业都是年底员工大聚会时发放连续服务奖,但我的一个优质客户,他们在员工入职五年的当天,由他的上司在办公室为其颁发一块手表,团队的成员一起为其庆贺。在年底员工大会上还会向这些员工借用其装手表的盒子,让员工上台由公司领导当面为其再颁一次连续服务奖,这样即满足了公司范围内的认可也做到了团队范围内的认可,而且一次的奖励还让员工有两次“心动”的感觉。

当然,有些员工的确更喜欢私下受到表扬,所以管理者还是要认真识别员工的需求。

“认可”的时机

您认为员工更容易记得或受感动的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碳”?我认为往往员工更能记得“雪中送碳”的上司。所以当员工由于无意失误或错误而陷入困境时,管理者更应该多给他一些认可,以提升他的自信,从而确保以后能更出色地完成他的工作。“锦上添花”也是个很好的认可时机,可以提升员工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针对不同人的水平和层级,管理者应有区别地进行“认可”

如:对于一名实习员工,管理者发现他的任何一个小小的优秀表现都应该认可他。反之,如果是一名技能熟练的老员工,您总是认可他的一些并不太突出的表现可能起不到激励的效果,甚至还可能让其以为您在取笑他。


如果管理者能关注并践行以上七个方面

且能做到每周认可您的每位直接下属,

一定能激励到部分员工,

从而提升团队的工作效率。


* 本文原创自Jackie Dong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