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票友的十大特徵

特徵一 有錢。延伸就是“鈔票友”,沒有錢不能玩票。

很多現在的票友深深感到在這個京劇低谷又加上市場經濟繁榮的時代,票一場戲,是按分鐘收取費用。更不用說拜老師要錢,學京劇要錢,化妝要錢,穿服裝要給點錢打點,找京胡對腔要錢,找鼓師說身段場次要錢,找陪演或配演要錢,找文武場要錢,租場地要錢----錢錢錢!!更甚我聽說有的專業人士還故意使心眼“吃票友”,打點前後完全不同。算下來一個稍微象樣的演出千把塊錢。活該!!!誰讓自己喜歡京劇呢,所以你就凡事都自己張羅吧,小到音控那裡打點,大到去拉觀眾哈哈哈,所以專業人士只好把“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掛在嘴上。本來嘛現在的於魁智換成票友可能他也忙不過來。



特徵二、知難而上!!

專業人士認為很多票友喜歡“三個字就帶響”的段子。什麼意思?就是說票友喜歡唱一開口就容易叫好的段子。只要得到“好”不要“味道”。比如在票友聚會演唱時,準備露一手,憋足勁選了一些時不時的一個嘎調,動不動一個高腔,再動不動拉警報拖腔的段子。如果嗓子富裕還好,有的則是撕心裂肺,好不容易卯上了,觀眾給予的也是同情掌聲,自娛自樂嗎,管他呢。要是選擇幾句簡單的散板絕對不幹。我認識一個票友,現在也是75左右的老人了,在票友聚會的時候謙虛的唱了別宮幾句散板那麼多年了我還在回味。那天一個青衣還了唱《審頭》的大堂幾句散板,簡單大方又見功力,儘管他沒專門學過這段,但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沒有。



特徵三、貪多

這個特徵體現有的票友每個禮拜換新段子,專門學冷段子,上次一個票友唱,我問他唱什麼,他很平靜的和我說:“我唱石頭人招親”。我也徹底平靜了。有的票友無論是有彩唱還是摺子戲演出的機會貼出的戲碼決不相同,有的票友嗓音不錯完全可以賣唱工,結果選擇走邊,起霸、圓場難度的戲,結果鑼鼓經也不明白,位置也錯了,初衷不錯為了追求文武兼備,結果呢?揚短避長了。“貪多嚼不爛”,不爛沒關係,開心嘛---


特徵四、無理的驕傲,以點蓋面,看什麼都簡單

稍微懂了點就自信了,加上把別人的貶義吹捧當作正面表揚就更加完蛋了。學習京劇絕對有“以點蓋面”的水平,學會了一個二黃原板以為所有的原板都會了。我曾經碰到一個票友,喜歡程派,自詡“梅妃”不錯,我剛說了一句“您的梅妃不錯,是李世濟的路子吧?”您猜他說什麼?他的一句話詮釋這個特徵四。他說:“梅妃只有李世濟有的呀,別人沒有的呀”----如果形容一些青衣票友的自我感覺比“四大名旦”唱的還“好”,是一點不過分。



特徵五、說長道短。處理票房的恩怨總是自我為中心。

一類,來往票界就是處理人際關係,處心積慮的琢磨張三說了什麼李四幹了什麼,這類也屬於名票,有名氣。難怪很多剛出道的票友甚至京劇界老藝人也感嘆:“票房怎麼是非那麼多?”

另外:總覺得別人不對,自己是無辜的一類。

另一類總覺得自己八面玲瓏的好人緣,結果是搬弄是非的好苗子。

特徵六、看到的總是別人的缺點。

不是說不允許客觀的評價一個人的短處,但是有那麼一些人士總喜歡挑剔別人的缺點來顯示自己“懂得多”。別人一開口唱就開始評論了:“什麼什麼不好,什麼什麼不行----”更讓我疑惑的出汗是我聽見有些票友說:“楊寶忠胡琴音不準的!”---他的年齡那裡見過楊寶忠呀。

特徵七、好為人師

當然票友好角的多的是,當教授的大有人在,比如很多名家教的徒弟得真傳的就是票友徒弟。票友收徒弟的大有人在。我說的是一些票友喜歡“不會充會”,喜歡給別人動不動指出缺點毛病來顯示自己會的寬。

特徵八、片面衡量演員

當你聽到“我覺得張火丁的藝術影響超過當年梅蘭芳的藝術影響”“我覺得俞振飛小生不怎麼樣”“方榮翔沒有花臉味道” 你還有什麼話接茬呢?還有的票友總以象不象其師父來衡量這個徒弟演員的好壞。一個好演員怎麼那麼容易培養呀,人物準、意境準、嗓音準、技巧準我覺得就是好演員!

特徵九、學唱段全學的是角兒段子

比如青衣行當的票友中會唱坐宮、狀元媒的一大幫因為廣為流傳的緣故無可厚非,我想說的是一些自詡的知名票友從來不研究對唱型段子,毫無合作經驗。

特徵十、過分嚴格要求

比如看不慣上述9個特徵的票友---我就是一個典型性例子,哈哈!相信無獨有偶,和我相同的票友不少。因為我看不慣上述9類特徵的人,所以我也就跌入了上述9個特徵範疇,無非是原由不同罷了。星期六我就得罪了一個名琴師。很小的事情為了一個《貴妃醉酒》萬年歡的過門問題,他屬於一張“琴譜在手中萬事好成功”的琴師。有一個票友走貴妃醉酒的身段,還沒有歸坐,結果胡琴就停止了。其理由是他聽的錄音裡面到這裡完了。我性格直,和其探討是跟著譜還是跟著鼓,他強調有兩種拉法,我強調不管什麼拉法鼓師沒有關門點你別停呀---你看,抬槓了吧,結果得罪了他。很多人勸我,何必呢?就是玩玩的那麼講究幹嗎呢?是呀,太講究是得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