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塑造人的品格和灵魂,还是教文化知识?

情感里奥


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塑造人的品格和灵魂,还是教文化知识,我结合我的教学经验回答这个问题,其实两者都包含,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育最通俗的来讲,是教授知识。从《师说》可以找到问题是答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从目前的大中小学教育来看,教育从某种程度上就是教授知识。这也就是老师讲,然后通过考试检验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体现。

第二,从教育更深远的意义来讲,是为了塑造人的品格和灵魂。咱们在教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德育的养成。现在,学校都把德育作为地方课程,小学、初中开设道德与法治课,大学开设思政课,都是为了塑造人的品格和灵魂,教育我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综上,教育最基本的职能是教授文化知识,更深远的意义是塑造人的品格和灵魂,两者兼具。


博知苑


我们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我认为教育,浅层次的含义是教人文化知识,更深层次的含义一定是塑造人的品格和灵魂。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我们接受教育,是为了多学点知识,了解这个世界,解答心中的疑惑,从而达到融入社会、融入集体的目的。教育的过程中有两个重要角色,老师和学生,一个输出知识,一个输入知识,从而形成了教育的过程,这是教育最浅层的含义。

然而,当一个人有了知识,就算是教育成功了吗?其实不然,如今社会上有许多高学历、高智商犯罪,终究都会被归为教育的失败,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的教育只停留在浅薄的层面,人格和灵魂没有得到升华和洗礼,做出与人类普世价值背道而驰的事情。

教育教育,教,只是手段和方法,而育,才是最本质也是最重要的过程,通过教授知识来传达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达到“育”的目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想真正完成教育,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塑造,而检验一个人是否践行了教育,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能够将一个人培育成才,让他懂得什么是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拥有与人类社会相匹配的价值观,并在社会中践行,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教育。



磨碟沙的猫


从本质上来说教育是塑造人的品格和灵魂,而非教文化知识。理由如下:

一是、教育是塑造一个人品格和灵魂的一种手段,其通过分科之学自然科学,即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数学等的学习,学习人类对宇宙自然的认识历程,寻觅人类再认识自然、认识宇宙、认识世界的演化进程,以此建立属于自己的宇宙观、世界观。

二是、通过分科之学人文科学,如哲学、绘画、艺术、宗教、历史、文化、人类学、政治等的学习,学习人类对精神、社会的认知与发展历程,以此建立自己的认识观、人生观和精神观。

三是,教育是手段,文化知识是内容,其本质目的通过技术、知识、文化、思想的学习,实现人格和灵魂的深华。


心思知


本人91年毕业于师范院校,也曾在中小学做过教师和教导主任。从国家层面来讲,教书育人既有文化教育,也有品质和灵魂的塑造,二者相辅相成。但从现在的教育体制来讲,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传授文化知识。虽然一直强调素质教育,但考试成了唯一出路。因此,我也曾经通过提案方式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就是要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礼观天下


人的品格和灵魂这个东西是教不了的,我教给你勇敢,你面对危险时还是会退缩,面对恐惧的时候还是会自保。我教你做个负责任的人,你可能还习惯推卸责任,有的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人,反而有孤勇,有担当。教你识字这个是死东西,只要记住就可以。像一加一等于二。但是品格和灵魂这是个活的东西,只能自己领悟。怎么领悟?得通过学习文化知识来领悟,还有的在工作中,生活中与人交往中领悟,在学习和领悟中印证道理解答困惑,慢慢就会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自己品格和灵魂。所以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遥相呼应的关系,不能分割开来看待。


一百万斤的微尘


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是肯定的,首先的要塑造一个人的品格和灵魂,在这之后再考虑掌握更多的文化知。就像教给一个人,怎么去使用武器,制造武器,怎么才能造成更大的伤害。没有了正确的思想品格和灵魂来做指导,那么它掌握的这些技能,只能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

当今校院学生自杀事件,我认为有一部分是和没有正确的品格,灵魂塑造有一定的关系。


悟道六分格书法


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里,韩愈的这句话,被视为对老师的经典定义—传道、授业、解惑,既是人们对老师的心里期许,也是老师职责的三个维度。

“传道”应排在价值坐标的首位,一个老师,如果只知道“授业解惑”而不“传道”,不能说这个老师是完全称职的,充其量只能是“经师”、“句读之师”,而非“人师”。正所谓,“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传授专业知识,那只是停留在“术”的层面,只有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才能进入“道”的境界。真正把学生塑造成和谐发展的人。

正因此,要成为好老师,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信念,比专业更重要的是人格。诚如所言,“德者,才之帅也”,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好老师应该先立德再立业,让学生成人又成才。


建设践行者


我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塑造人的品格和灵魂,在教授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其贯穿其中。

一、人品是一个人乃至一个企业,一个国家长久立足社会之根本。

社会就是由人组成的,而决定这个人能否与别人和谐相处,未来能否成功,最为重要的就是人品。一个企业缺乏有人品的人必不长久,一个国家缺乏品德高尚,缺乏对国家负责任的人,这个国家也必定无法强盛。2020年面对新冠状病毒,中国的责任和担当就是中国有一批批有人品的中国人。当然也有一些缺乏人品的人,相信必定会受到相应的制裁。

二、灵魂是一个人活着的根本。

无论你是一个普通的员工,还是老板,还是企业家,还是国家负责人,一个没有灵魂的人无非就是行尸走肉。人因灵魂而伟大,人因灵魂而明白活着的价值!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有的死了他还活着,说得就是灵魂的重要性。

三、最高的教育智慧就是塑造人的品格和灵魂。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觉得教育的最高智慧就是要塑造人的品格和灵魂,才能真正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一个人品高尚,有灵魂的人才能真正的有责任有担当。无论何时,我们国家,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公司都需要这样的人才。每一个人也会发自内心的喜欢有人品,有灵魂的自己。这也是我们活着的真正意义所在。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要把自己定位成只会教文化知识的教书匠,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的品格和灵魂!那时,你也将成为伟大的教育家,而不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突破


这个问题得分开看。

教育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应该塑造人的品格,培养人最基本的品质,比如乐观、积极向上、兴趣爱好等。

学校教育教的是文化知识,生活技能,工作技能。

社会教育更多是磨练,是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果的检验。


设计效果图的我


鱼与熊掌可以兼得在教育上是完全可以的!人格和灵魂先天的权重大一些,而后天的文化知识是决定人生方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