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的这一行为注定了他无法在关中称王,为何刘邦却可以?别不信

沐猴而冠带来的误解,项羽是个明白人

第一次见到“沐猴而冠”这个成语,是在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注释中,当时在读到这段时,第一感觉便是为项羽没有听从留在关中称王的建议而感到惋惜,紧接着便对项羽处死提出建议的人感到不可理喻,纵使对自己有冒犯,但这样的谋士留着用不可以么?还是刘备礼贤下士的作风给人感觉更好些。

不过随着自己长大和阅历的增加,回过头再来看这段故事,才发现当初的自己是多么的幼稚。

成语“沐猴而冠”,典故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大意是说在项羽灭掉秦国进入咸阳后,有书生向他建议应该在关中称王,将这里作为自己的根据地,但项羽却借口自己思乡情切一口拒绝了,于是书生便讽刺项羽是一只穿衣戴帽的猴子,虚有其表,且不是真人,我们一起来看司马迁描述这段故事的原文:

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给项羽提出建议的人指出了关中的地利优势,但却忽略了最为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天时”和“人和”,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项羽推翻秦国后,其余几国的义军势力尚在,甚至远高于项羽自身的势力,这明显就不是关中称王的好时机,所以天时不在项羽这边。又因为项羽坑杀了20万秦军,关中百姓几乎家家缟素,表面上虽然碍于项羽的淫威,但心理无疑是恨死了这位“屠夫”,所以人和也不在项羽这边。

“天时”和“人和”都不在项羽这边,仅仅拥有了地利又有什么用呢?

项羽的这一行为注定了他无法在关中称王

每一个大一统的王朝都会在建立初期发生大大小小的叛乱,这几乎成了惯例,但这些起义叛乱往往都是一群乌合之众,或是冲动的蛮打蛮干,或是丝毫不讲究谋略。这些人往往对老百姓凶的一逼,见到官军一来就散掉大半了。

陈胜吴广起义发动的农民军是如此,后来项梁组织的楚国义军也是如此,虽然后者军纪好些,但却好的有限,毕竟都是没有经过正规训练,临时招募的士兵。而秦朝之所以没能够挺过来,主要原因在于秦始皇的突然驾崩,没有处理好权力交接问题,导致赵高和李斯在一定程度上架空了秦二世,秦朝高层产生了激烈的内斗。

而即使是这样,章邯率领的刑徒兵依旧把六国义军打的落荒而逃,项羽的叔父项梁便是死于这个时候。但此时恰好赶上了赵高与秦二世权力斗争的关键时刻,章邯与皇帝失去了直接联系,加上秦二世最终落败身死,让章邯一下子慌了,因为部队失去了根据地的支持和补给。

其实如果章邯再坚持一两个月,新继位的子婴就把赵高解决掉了,章邯也就重新与中央建立的联系,再与赶来的秦军主力汇合,平定内乱就只是时间问题。但这一切都被项羽破釜沉舟打乱了节奏,尤其赵国别将司马卬(后因战功被项羽封为十八路诸侯之一的殷王)攻占河内,切断了章邯的后路,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章邯投降项羽。

这场敌我双方实力悬殊战争,弱势一方的的项羽获胜来的极为巧合,其中秦朝内部的权力斗争,以及项羽的破釜沉舟,都是十分关键的因素,但只有双方的时间差错开一丢丢,结果或许就会大不一样,对于这点章邯心知肚明,却又很无奈,项羽同样很明白,胜利来的既有些侥幸,又有些突然。

就好像买彩票突然中了个大奖800万,兴奋的状态降低的客观判断利弊的能力,之前破釜沉舟的勇气与理性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收获庞大秦军俘虏的惶惶不安,所以项羽才会在秦军投降以后,做出坑杀十几万秦军的冲动行为,也正是这一行为,绝了项羽称王关中的可能性。

毕竟几十万家庭,家家缟素,几乎每一户百姓都跟项羽结下了死仇,“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老秦人可是有仇必报的。这一点项羽后来也意识到了,所以才会烧了宫殿,着急回老家,一方面是担心陷入关中百姓人民战争的汪洋中,另一方面自己率领的楚国义军已经是强弩之末,抢的盆满钵满的楚国士兵,此时第一个念头不再是打仗,而是赶紧回家。

那么为何刘邦就可以在关中称王呢?

在鸿门宴之前,其实即使是刘邦也是很难在关中扎下根的,因为此时在老秦人眼中,刘邦和项羽都是一路的。直到刘邦再次起兵暗度陈仓,与项羽开始争夺天下时,才具备了在关中称王的条件。在老秦人眼里,此时的刘邦不再是项羽一系的人,而是与项羽对抗的“英雄”。

正所谓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为了给之前被项羽坑杀的亲人报仇,老秦人才开始死心塌地的支持刘邦。这也是为何之前战无不胜的章邯,会在关中败给刘邦的重要原因,当地百姓的态度起到了重要作用。投降项羽的章邯无疑成了叛徒汉奸一样的人人唾弃的角色,而反抗项羽的刘邦成了英雄,战争结果自然一边倒了。

秦朝得以一统六国,一切与其绝佳的地理环境有关系,函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让六国联军束手无策。但这一切的基础,都建立在关中平原是秦朝百姓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这一前提条件的,从百姓到士兵,都将这片土地当做了自己的家园,保家卫国自然英勇无畏。

那位建议项羽在关中称王的人,既没有看到天时的因素,更忽略了人和的重要影响,纸上谈兵般的给出自己所谓的意见,目光何其短浅!在不被采纳后,又侮辱已经是万人之上的项羽,真可以说是肤浅和无知了。

沐猴而冠,可笑的是说这句话的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