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中国人所创,在中国被禁五百多年,却在东亚一直盛行!

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中,小说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明清小说又是古代小说的巅峰时期,诞生了很多流传后世的小说作品,如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等。在众多明清小说中,其中有一部因为长期被禁,很多国人都不熟悉,甚至都没有听过,但是它却在东亚从15世纪盛行至今。日本、朝鲜、越南都对其推崇之至,它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方明令禁毁的小说——《剪灯新话》。这本书写的什么内容,又为何会在中国被禁,而在外国盛行呢?下面为您一一道来。

《剪灯新话》的作者是瞿佑,生活在元末明初时期。瞿佑经历了元朝的残酷统治,也经历了朱元璋的文禁时期,因此虽才华横溢,却一生郁郁不得志。明朝的文人在严峻的刑法面前,为了避免招来祸端,在文学创作上开始模仿唐传奇一类的志怪小说,借写各种神灵鬼怪、婚姻爱情等内容来反映人间百态,进而曲折表达自己的思想。《剪灯新话》便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洪武十一年(1378年)《剪灯新话》便已成书,但是作者瞿佑却迟迟不敢发表。为何会这样呢?因为此书虽主要描写奇怪之事,但是瞿佑文笔老练,十分善于修饰,令人读之仿佛耳闻目击,信以为真。再加上书中浓厚的劝善惩恶色彩,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最终,瞿佑不甘自己的心血白费,还是将其发表了。此书一处,立刻在当时沉闷的政治环境下引起了巨大轰动。不仅民间百姓喜听爱读,连国子监里的经生儒士都争相传阅。而《剪灯新话》之所以会被禁,主要是因为明朝国子监祭酒李时勉。

明正统七年(1442年),突然有一天,李时勉给学生们上课时发现个个都昏昏欲睡,无精打采。李时勉开始并没有在意,但是一连数天都如此,引起了其警惕。李时勉询问了几个学生他们晚上都在干嘛,为何白天全部无精打采,这才知道学生们最近都在争相阅读一本叫做《剪灯新话》的小说。于是李时勉借了一本回家阅读,但是越看越心惊,连夜给皇帝写了封奏折,第二天一大早就向皇帝禀报了此事。

李时勉在奏折中说:“近有俗儒假托怪异之事,饰以无根之言,如《剪灯新话》之类。不惟市井轻浮之徒争相诵习,至于经生儒士,多舍正学不讲,日夜记忆,以资谈论;若不严禁,恐邪说异端,日新月盛,惑乱人心。......"皇帝命令大臣们商议此事,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李时勉言之有理,于是朝廷颁布了禁令:凡遇到此等书籍,立刻焚毁;凡印卖私藏者,按法律问罪。从此,这本传奇的《剪灯新话》便在严厉的禁令下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

但是可能令瞿佑、李时勉都没想到的是,《剪灯新话》竟然在朝鲜、越南、日本等东亚国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欢迎。原来这些国家只知道有诗词,还不知道有小说这种文学作品。《剪灯新话》凭借通俗易懂的文字、引人入胜的内容,从15世纪起就开始风行东亚各国,一度成为朝鲜的汉语教科书。随着《剪灯新话》在东亚各国的流行,很多人开始模仿它写出本国化的一些作品,使得《剪灯新话》对这些国家的文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1917年之前,国内流传的《剪灯新话》刻本已经没有足本。直到1917年国人从日本藏本里翻刻,足本才得以重新回归中国大众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