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两县,均以“阳”为名,其一为千年古县

陕西省,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是连接我国西北、西南及华中、华东的重要纽带,自古为华夏先民繁衍生息之地,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其中关中平原更是我国最早的“天府之国”,今陕西省会西安更是我国最著名的“古都”。

陕西大部为黄土高原,南部则是我国著名的山脉秦岭,全省历史文化名城、千年古县众多,其中地处秦巴山区的安康市就为历史悠久之地。安康,古称西城、金州,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北靠秦岭,南依巴山,汉水横贯东西,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现为陕西省地级市。

安康春秋战国时为秦、楚、巴等国激烈争夺之地,秦属汉中郡,西汉时设西城县且汉中郡移治于此,历史可谓悠久。现在,安康市辖1区9县,其中以“阳”为名的有两个。我国古代地名多以山川河流为名,其中山南水北为阳,安康两个以“阳”为名的县旬阳县为因地处旬水以北得名,紫阳县却为我国少有的因道号而得名的县。

旬阳县,地处陕西西南边陲、秦巴山区东段,与湖北郧西、竹山、竹溪等县相邻,为安康市辖县,是一座建县两千多年的古县。旬阳古为庸国之地,后为楚国郇阳邑,秦楚丹阳之战后属秦,为汉中郡之地。西汉初正式设旬阳县,仍隶属于汉中郡,东汉时县废。

西晋时复设旬阳县,后曾改称洵阳并称设洵阳郡、洵州。隋及唐初,洵阳县曾为洵阳郡、洵州治,后属金州。北宋时,洵阳县隶属于京西南路金州,南宋属利州东路金州,元朝则属陕西行省兴元路金州。明初,金州为汉中府所辖散州,万历年间改金州为兴安州,不久兴安州升为直隶州,清初承袭明制,乾隆时升为兴安府,洵阳县一直随属之。建国后,洵阳县隶属于安康专区,1964年改称旬阳县,后为安康专区改称安康地区,2000年安康地区撤销设安康市,旬阳县属之至今。

紫阳县,位于陕西省南部,地处汉江上游、大巴山北麓,与四川城口、万源等县市相邻,为安康市辖县,有“硒谷之乡”之称。紫阳县历史悠久,两晋时就有建制但今县设县较晚。紫阳古属梁州,商属庸国,春秋为巴国之地,战国秦灭巴、楚后占领汉中、安康,秦朝时为汉中郡之地。

西汉时,紫阳县域为汉中郡西城县所辖,自东晋始今境曾有宁都、广城等县治,隋唐时先后为安康、汉阴等县地,元代省汉阴等县,金州直领辖地,今紫阳县域为金州直领。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于紫阳堡设县,因相传宋代紫阳真人(张平叔)曾于此修道而得名紫阳,隶属于金州,后金州改称兴安州,清乾隆时兴安州升为兴安府,紫阳县先后为其所辖。民国初废府存县,建国后紫阳县先后为安康专区、安康地区、安康市所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