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深莞惠驴友必打卡胜地:除看梯田、穿越、徒步,还可这样玩

以下转自嫣妈2018年12月写的游记


每段旅程都有故事,

而唯有与你在一起的故事,

更是无价。

谨以每周一次的旅行,

送给我们亲爱的孩子。

浩爸说惠州也能看梯田,

我相当意外,

特别是在惠东。

我一直以为梯田藏在深山,

怎么可能出现在有海的惠东?


角峰资料图


事实一再证明,

你所不知道的,

不代表没有,

不是吗?

惊喜早已在前方等你。

而故事

就在你和孩子的旅途。



11月18日,

我们到惠东角峰,

寻找传说中的梯田,

并在深山深处,

遇上已被遗忘的”桃花源“

……

【关于角峰】


从惠城出发到惠东角峰,路程大约70公里,路况尚好。角峰原住民是少数民族畲族,目前只剩下几户村民,原有住户大部分已迁居到山下的或外出打工。


角峰位于海拔400多米的深山,在没有通公路以前,这里“与世隔绝”。


角峰的原名叫“谷公”,这个颇具神奇色彩的名字有一段传说。


在明代永乐年间,就有盘、盐、雷、黎氏从河南迁居此地,建居三年后,水稻曾因为一次严重的病虫害而绝收,只有一个大石盘下幸存一株稻禾,而正是这株稻禾穗繁育出今天一片又一片的稻田,且年年丰收。


为了纪念这株“救命稻草”,这个畲族村故得名“谷公”,但后来在1964年“四清”运动时,驻该村的工作队认为此名不雅,就取当地方言谐音改名为角峰。





在开往角峰的路途上遇见的稻田,

已呈现出令人心醉的秋色。




沿着盘山路顺利到达角峰,

才发现这里的稻田青葱一片,

心里有点小落差……




坐落在群山之上的村庄

这里的老房子都是用石头垒成的





有历史的角峰小学(已闲置)


备注:角峰位于深山高地,气候相对低一些,所以水稻相应晚了半个月,我们去的11月18日,没有看到传说中的梯田,但却看到了在阳光下拼命汲取养份的水稻,站在群山之上去看脚下梯田,一片翠绿。

事实上,角峰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外出打工,也有很多定居在市镇,所以村里只剩下少数老人,所以梯田耕种已大量减少,看来随着农村的城市化,角峰那令人向往的金黄色梯田,可能很难再看到了。





闻着稻香奔跑穿梭角峰




处在山峰之上的角峰,

远离尘嚣,

宁静得像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要靠双脚走到山顶是件难事


山路尽头竟有两只会说话的鹦鹉。


角峰除了有稻田还有许多香蕉树


中午时分,为弥补落差,

浩爸决定带我们离开角峰。

开往深山深处寻找溪水,

那里距离角峰大约30公里。



在山路旁种着很多红果石楠


为了验证浩嫣有得玩不用吃饭,

浩爸一而再再而三的错过了饭店,

我们饿着肚子,

翻越了一座山又一座山……




走到无路可走之处,

我们发现了这座被废弃的村落。




在无人居住的村落里,

除了破败坍塌的老房子,

还有一个绿意盎然的李园,

一个随季节迁徙的养蜂人,

及他们勤劳的小蜜蜂们……


天空澄澈




四野静寂






四处浪荡




兀自茂盛




兀自衰败



兀自清澈







兀自嬉乐





溪水的另一头是养蜂人的吊床,

这一头我们占着晒太阳,

和捞山坑鱼……




入夜前我们驱车离开无人村。

在出山前又意外发现了两个住人集装箱,

这里住着另外两个养蜂人及一个菜农,

他们看起来有五六十岁,

养蜂人在黄昏的霞光中忙着察看蜂箱,

菜农离着我们较近,正忙着浇菜,

他热心地招呼我们,并问要不要进去喝茶,

我正和他闲聊时,

有一部小汽车正沿着山路开了进来,

车还没停稳,来人就急着和老朋友打招呼……



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农民,

而是租借了这地来种菜和养蜂,

开车来的也不是农民,

只是偶然来探望老朋友的生意人,

在生命的最后旅程,

他们选择远离城市,

回归自然。



或许,

世界并不只有一种出路,

或许,

生活永远不只有一种可能。


(完)



如果想阅读更多的原创游记,请关注“行走中的浩爸嫣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