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力即紧、遇力即转、遇力即松,兼谈站桩如何避免头重脚轻之病

因为我们练的是近似于直立的平步浑元桩,因此不管是紧、转、松,都要极其注意下肢的参与用力,否则容易练成头重脚轻。

(一)

意想小臂受力接点,敌力长我也长,敌松我松;但不要只想是躯干、上肢的行为,两腿的同步紧、松很重要。

要想让腿的力参与进来,从头到脚的上下争力很重要,上下争上劲,腿劲就参与进来了。

后面的遇力而转、松,也是如此,上下争力以求腿部参与。

要静心体会小臂受力,腿是不是有劲儿,腿的劲儿应该最大,其次是躯干、上肢。

点上一紧,脚底跟着使劲就对了。

(二)

再说遇力即转。

意想小臂接点,首先想的是正面来的劲儿,小臂接住劲不能努劲硬顶,要转,没有形,要看出外形,说明劲儿已经转完了,弱了。

小臂接触点的转劲,讲究一个全身力的共振,

点上微微一转,同时胳膊、肩胯、尾椎、下肢各处都转,不分先后,分先后就不是共振了。

这个力的共振最难,站桩需要很长时间体验它,也许一辈子都体验不到,这需要松静,松静中肌肉、筋腱微微的牵动,骨架子不动。

有人说,力从脚底下转,要那样瞬间发力时间上就不够了,必须是本能的小臂接点一有受力感觉,要求上下共振,特别是下肢,瞬间发出肌肉旋转抖颤的劲儿,点上不受一点力。

会紧、转不算本事,让对方步步落空摸不着劲才算,当然这是我一家之言。

(三)

拳术的追求,其有趣就在于遇力即转不是最高功夫,跟对方形成发力用劲的频率差才是。

站桩不能把自己的双腿站成硬木杠子,要能够随着意想小臂接受外力,敌力长,我力减,敌力弱,我力渐增,把两腿练的上下有弹性。

但两腿并没有外人能看出的弹性幅度,只有自己知道。

脚底板也要有接触地面的弹性,小臂接点力强而脚底板松,小臂受力渐退则脚底板变紧,跟外力总是反的。

总之,要多注意腿部,因为你是接近于直立,很容易练成头重脚轻,这个是站桩的通病,需要特别注意和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