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执行防控政策 何需“两全其美”?

近日,一位英国籍“女婿”辗转多国回到上海后拒绝集中隔离,居委会最终协调其岳母妻儿离家,让“洋女婿”独自居家隔离上了新闻,还被当地媒体作为正面事迹报道,瞬间引发了全网的强烈反应。据报道,这位“洋女婿”去过德国、法国、瑞士,最终经台北转机抵达上海,按照规定,应该接受集中隔离观察,但其回到彭浦三泉路517弄社区后,拒绝接受集中隔离。在社区沟通无效后,居委会负责人陈奉涛竟协调让其妻子带着母亲和女儿住到亲属家,房子留给“洋女婿”单独居住,进行居家隔离。大多数网友都对这一做法表示质疑愤怒,认为不应给予入境人员特殊对待,必须一视同仁。

试问一下如果这是一名中国归国人员,同样拒绝集中隔离,能否受到居委会同样的“优待”和“理解”呢?前段时间,有一小部分归国华人和留学生,同样是因为归国后不愿意配合相关规定,受到了媒体和网民的一致批评,这些批评毫无疑问是对的,在防疫政策的红钱面前,由不得你挑三拣四。但同时,在防疫政策面前,也应该一视同仁,怎么能换成一个“洋面孔”,不愿接受隔离的时候,就能被当地媒体戴上“两全其美”的帽子,堂而皇之地允许其不遵守规则呢?

在国内舆情得到有效控制,国外疫情反而日益严重的情况下,防止输入性病例,已经成为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这一项工作,恰恰要求我们必须对所有入境人员一视同仁,因为病毒不管你是哪个国籍,什么肤色,都可能被感染,如果各地基层单位和社区“看人下菜碟”,像上海这个居委会一样,对洋面孔就给与格外的“关照”,那即使我们对本国入境公民查得再严,也难免出现纰漏。

上海彭浦三泉路517弄社区居委会的做法,不光是在防疫工作上可能拖国家的后腿,还会严重损害我们国民的感情,会让老百姓感觉到,似乎外国人就能享受到“超国民待遇”。外国人作为客人,我们作为东道主,给与一些便利和帮助是可以理解的,但绝对不意味着可以在原则上让步。而在此次事件中,上海彭浦三泉路517弄社区居委会不光在原则上做了让步,还挺为自己的“聪明”沾沾自喜,放在地方媒体上报道、邀功,这样的“媚外”行为,让人感到不齿。希望所有社区防疫一线的基层单位和工作人员骨头能硬一点,无论是对我们的归国公民还是外籍来华人员,都能一视同仁,严格执行防控政策,别见到“老外”就可以“优待”,否则不仅破坏了防控效果,还会伤了国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