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就有“荷塘月色”,杭州江干小微水体变身小微景观

“天气好的时候,我经常会带孩子来散步,以前池塘里淤泥多,水没这么清,现在到了节假日,来池塘边边捉蝌蚪的孩子特别多。”今天(4月1日)下午,家住杭州采荷的刘女士带着孩子到采荷公园晒晒太阳,一天天见证着小公园南北池塘水质的变化,让她很感慨:不用经常去西湖边,看看家门口的美景,也挺满足。

在采荷公园,有两个池塘,水域面积约1.5万平方米,在春日阳光的照耀下,水面波光粼粼,偶有絮漂浮在水面上,环卫工人立马会坐船打捞。池塘边,廊亭、游步道、石凳,一派江南水乡风光。

这处是杭州江干区今年重点打造的小微水体样本。

下午,由杭州江干区治水办(河长办)、区城管局、团区委、采荷街道联合举办的“世界水体大接龙·荷塘月色我最美”主题活动也在这里举行。

小微水体是水环境的“毛细血管”。近年来,随着淤泥的沉积和灌溉功能的丧失,池塘、小沟、小渠等小微水体配水困难、水体流动性变差,成了“五水共治”的一个易疏忽的区块。

今年,江干区在建设美丽河道的同时,将治水目标向小微水体延伸,计划在每个街道打造一两个各具特色的“美丽池塘”,即老百姓家门口的“荷塘月色”,让小沟、小渠、池塘等小微水体“靓”起来,成为最贴近老百姓身边的“小微景观”。

比如,采荷街道今年就计划将采荷公园、芙蓉公园的三个池塘打造成清澈秀美、生态自然的滨水城市景观。

采荷街道公共管理办主任谈世宏介绍,像采荷公园南北池塘的水是贴沙河的配水,水质看上去已经很不错,今年主要做南北池塘水生态修复,育苗、打造水下森林,让池塘水“生动”起来,成为周边居民喜闻乐见的休闲活动中心。

目前,杭州江干区已经建立92个小微水体名录库,均在显著位置设立公示牌,公示内容包括水体名称、治理措施、责任人(渠道长、池塘长)等,计划在10月底完成“美丽池塘”验收工作并向公众进行展示。

除了采荷公园南北池塘外,江干今年重点打造的还有丁兰街道靠近皋亭山下的以休闲为主的水域池塘,那里适合居民休闲垂钓,还打算尝试可以让居民种植一些水生蔬菜,另一处则是位于城市之星附近,偏现代化打造的池塘。

3月22日至30日期间,杭州江干区8个街道以接令旗的形式,分主题分批次轮流“接龙”巡河,从参与巡河活动的河长中评选出8名“三勤河长”,即勤巡河发现问题、勤沟通解决问题、勤宣传发动群众,并在今天颁发了荣誉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