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式产业扶贫助增收

九江新闻网讯讯(王育槐 吴桢然 九江报业融媒记者 沈明杰)

3月末的星子镇仕林村,处处焕发出春天的生机,正是农耕播种的良好时节,一大早,贫困户万伟星和同伴们带着工具朝位于仕林村1组的扶贫产业项目—— 庐山市星伟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走去,锄地、铺塑料膜、插秧,大家分工明确,工作节奏紧张有序,不一会儿,一排排绿油油的高系14号红薯苗已经被种进了地里。

仕林村是“十三五”贫困村,近两年来,仕林村在帮扶单位市财政局的帮助下,除大棚蔬菜种植外,筹集资金100余万元,实现了进村公路“白改黑”的升级改造;争取到省级贫困村光伏太阳能发电项目,建成了4个50kw光伏发电站;大力发展油茶产,筹措资金24万元,以仕林村油茶合作社的名义从贫困户手中流转80亩山林,打造油茶产业基地,“造血式”产业扶贫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希望。

“以前这里是村里自己的扶贫产业项目,一共有6亩地,一开始种大棚蔬菜,但是因为种植经验不足,产销路子不宽,一直起色不大。” 仕林村驻村第一书记王育槐介绍,去年仕林村在市财政局的帮助下投入10万元资金,新扩建4个大棚,今年1月份以承包的方式把大棚承包给种粮大户种植红薯,全村有4户贫困户入股,9名贫困户在大棚工作,转换模式,从原有的“合作社+贫困户”的单一模式转为“合作社+致富带头人+贫困户”的产业链模式,从“输血”式产业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