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的坚守!70岁宝应老太“义务”清扫烈士陵园

今年70岁的梁吉秀,家就在宝应县西安丰烈士陵园的后面一百米左右。1980年,她主动提出负责清洁烈士陵园,一扫就是40年,扫秃了300多把扫帚,擦坏了1000多条抹布。

“活一天就坚持一天,清洁时陪陪这些烈士。”如今身患癌症的梁吉秀,仍每天去烈士陵园转转。

结缘——嫁个军人住在陵园边

梁吉秀18岁就当了生产队长,22岁入了党。当时,很多人给她介绍对象,有一些家庭条件很不错,她却选中了一位军人。

那是回家探亲的一位年轻军人,梁吉秀印象很深,但当时有人劝她,这位军人家里弟兄多,比较贫寒,嫁过去要受苦。

“他当兵付出,我付出又算得了什么。”梁吉秀说。当她嫁过去后,发现丈夫的家竟在西安丰烈士陵园的后面不远处,相隔也就100多米。

梁吉秀说,西安丰是革命老区,当时的陵园是一个纪念碑,经常能遇到一些新四军的后代赶来祭扫。

“听他们讲前辈的峥嵘岁月,敬意油然而生。”梁吉秀说,当时听说村里一位负责陵园清洁的老汉不干了,她就主动向镇政府民政科提出,由她来负责烈士陵园的清洁。

习惯——讲烈士故事给孩子听

“那个时候,我孩子还小。”梁吉秀说,我常常背着孩子来到陵园清洁,让孩子在一边玩耍,还时不时讲烈士故事给孩子听。

刚开始,即1980年时,西安丰镇政府看梁吉秀每天清扫很辛苦,提出每年补贴她60元。

“一分钱不给我,我也干。”梁吉秀说,这么多年来,她扫秃了300多把扫帚,抹布1000多条,补贴的钱,有时还不够买扫帚等清洁用品的。

最初的陵园,一座碑和十多棵松树围着,每天要负责碑周边的清洁。1983年冬,雪下的很大,西安丰镇集丰村65岁的村民梁桢说,梁吉秀在陵园铲雪时,不慎摔倒,左手骨折,休养了一个月才好转。

“1995年,陵园在原址上扩建,她清洁的担子重了很多。”西安丰镇民政科徐才和科长说,陵园后又安葬了老山等牺牲的烈士,增加了梁吉秀的工作量,但她没有怨言,仍坚持一天一次小清洁、两天一次大清扫的习惯。

心声——搞干净才对得住烈士

“2000年,她患上了痛风,迈上陵园的台阶,都很吃力。”家紧靠在陵园附近的朱大梅说,每次看到梁吉秀艰难地擦拭墓碑,每一个碑都擦拭得干干净净,就劝她歇一歇。

朱大梅说,每一次劝,梁吉秀都是笑笑,第二天,又出现在烈士陵园里,挨个的墓碑检查一遍,擦拭干净,几十年如一日的重复,村民们都很佩服她。

“每一次清洁,都是一次受教育。”谈及自己这么多年坚持下来的耐力,梁吉秀说,丈夫曾是个军人,她有朴素的军人情节,更对牺牲的烈士们心存敬意,这些烈士奉献了自己的生命,长眠的地方又怎能不清洁干净?

2015年,丈夫去世,悲伤之后没多久,梁吉秀又开始像往常一样清扫烈士陵园。2018年,梁吉秀患上了癌症,已68岁的人了,女儿于心不忍,将扫帚藏了起来,不想让母亲去陵园清洁。

每一次,梁吉秀总是能将女儿藏的扫帚找到,出现在烈士陵园,继续擦拭着每一个碑,重温着每一个烈士的事迹。

难舍——活一天就想清洁一天

每一年的清明节前,赶来祭扫的烈士亲属,总会感谢梁吉秀这些年对烈士们的“照顾”。如今占地3亩的陵园,要比以往清洁费力的多。

坚持了这么多年的“义务”清扫烈士陵园,当地相关部门也被梁吉秀的精神感动,从2016年每年补贴她2200元。

2018年10月,西安丰镇政府考虑到梁吉秀患病,专门请了一位年轻人“接班”。

手中的扫帚传了下去,但梁吉秀并没闲着,仍会天天到陵园中,义务帮着清洁。

“身体允许的话,活一天,就去清洁一天。”梁吉秀说,这么多年,去陵园陪陪烈士们,已成了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遇到有孩子等前来,她还会义务给孩子们讲烈士们的英勇事迹。

不知不觉,梁吉秀陪伴着烈士陵园40年,这个清明节,有村民劝她歇一歇,毕竟现在有人打扫了,烈士们的碑会干干净净的,又何苦继续。

“他们为了国家为了他人的幸福,把命都丢了,我为他们扫一扫长眠地,算得了什么呢?”梁吉秀说,当一件事坚持了这么多年,就如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对土地的情感一样,融在了一起,万般不舍,只想多陪陪,多为他们干一天,她每每想到这,就坚持了下来,风吹雨打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