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临门 迪尼亚尔海如拉大婚 新疆之南摄行2

塔吉克族小伙子迪尼亚尔海如拉,是塔什库尔干加油站职工,他生活与工作在帕米尔高原这样一个美丽而令人心醉的地方。这一天,帕米尔高原出现了难得一见的彩虹,还是双彩虹。上天在向人们预示着这里有喜事临门,高原也在祝贺迪尼亚尔海如拉将要娶回自己的新娘。

雨后吉祥,耶稣光正好打在迪尼亚尔海如拉家人的身上,他们正以最为崇尚的也是最为寻常的礼仪,向高原展示着他们独特而具传奇色彩的美好。

迪尼亚尔海如拉大婚,这是家族、村里的大事。小伙子大婚之时,也是最忙碌之时。他一边做事,一边向来帮忙的亲人朋友们表示欢迎与感谢。这婚礼的头两天家里就喜气洋洋。

昆仑山脉绵延横亘,就象一道塔吉克族人家园的屏障。海如拉家里的厨房后院已经开始了忙碌,年轻的姐妹们甚是开心。家里长辈正在路口遥盼远道而来的客人。

塔吉克人的婚礼前奏,那是必须做馕,做很多馕,这是任何时候的主食,必须充分。这个活主要由女人们来完成。开始清理灶台,并送上主厨的坐垫。

洒一些水,灶内可以润湿一点,也是避免太多灰尘吧。

一切细节都准备妥当,海如拉的母亲端庄的坐在角落,目光柔和,只等全面开工了。

语言不通,我们之间也只能微笑示意。年轻的跑腿,把和好的面端出来,长辈们就在模子上仔细塑型。这个模子不仅可以塑型,还可以印制出馕的图案。

塔吉克族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民族语言为塔吉克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

然后把塑好型的面饼小心放进灶内。这种高原馕,只发酵不放碱,可略放一点盐,中间薄边沿略厚。

新郞迪尼亚尔海如拉抽空也来陪陪家人,表达对亲人长辈的热爱。海如拉内心是有多么的甜蜜哦!

做馕的过程,也是话家常的过程。全程充满仪式感,温言轻语中洋溢着喜悦与亲情。

馕,很大,很香,很劲道,刚出炉的更是香酥。常言说一馕在手,饿了不愁。冰山之下,有了馕就有了家,有了温暖。

我理不清她们之间的关系,但是看得出来,她们非常的亲密融洽喜悦……场面很具感染力。白色的头巾系在圆形帽上,呈现出一种简洁而统一的美。

多么相亲相爱的老姐妹们呵。高原再冷,也抵挡不了这浓浓的亲情友情。想想,这馕一个叠一个,便于远行携带,便于出门干活充当一天的口粮。高原气候干燥,一两个月也不会坏的。

老姐妹们在悄悄说什么呢?会不会是在讨论新郎新娘成亲的细节?

这馕,在饿的情况下,我可以就着水吃完半个。尝了尝新出炉的,真正的香、可口。我也买回过成都的家,不知怎么的完全吃不出这个味。成都本地做的,更不可比拟了。

屋里还有一组女人也在做馕,主要是和面、塑型,再送到外面去烤。要来很多的客人,当然要准备充分。

中间那位着装优雅的美丽女人,听说是在喀什工作的姐妹,远道提前而来帮忙的呢。

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意识在塔吉克族人们的生活中表现得很明显。这个场景,应该是最好的例证。

烤好的馕香喷喷的,两个大大的馕很具视觉冲击力,其图案跃然眼中。

客人们陆陆续续的到了……姑娘们身着艳装,从雪山深处走来,分明就是一幅画。

客人到,礼物也就到了,崭新漂亮柔软的床上用品进屋了。

礼品到,吉祥也到,祝福也到……

主人家笑盈盈的接过客人的礼品,这应该是装饰性墙饰图案吧。

幸福的一家三代徐徐走来。塔吉克族人的家庭观念很强,一个家族再加近邻,就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相对紧密的小社会,互相帮衬、互相支持、互相牵挂。

这应该是最漂亮的客人到了吧,美丽的有文化的塔吉克族姑娘更具气质,就象一道彩虹降临。

他们拥有纯正的欧罗巴血统,这颜值实在逆天,看上去还是一位高学历、喜爱摄影的姑娘 。

客人来了,礼仪必须周全,塔吉克人的吻礼特别令人耳目一新。约定俗成,按照不同的性别和辈份,行礼时要吻不同的部位。

通常情况下,同辈女子见面时要互相拥抱、吻脸。

长辈可以亲吻晚辈的面部,多为额头。

亲吻过后再拍拍孩子可爱的脸部,那就是致爱了。

这样的吻……象不象恋人间的热吻呀?这迷人的女性同辈之吻。

可见,在年轻的一代身上,这吻礼也更加随性了。

这一吻,没有了拘谨、没有了生疏、没有了隔阂……爱的表达,淋漓尽致啊!

对小小晚辈那就可以随意逗趣了。

如果是晚辈见到长辈时,则不分男女都要亲吻长辈的手心。

同辈男性之间要互相握手、吻手背。这一吻,一生的情谊全有了;

这一吻,哥俩好尽在不言之中了;

这一吻,老哥俩的彼此关照与祝福有了,无论岁月沧桑,情谊永恒。

除了食品的准备,迎接客人、与客人同欢也是重要内容。最大众化的乐器就是手鼓,几乎人人会击。女人们站在一起,以鼓为媒介,就有了许多话题与欢乐。

这小女孩子也不甘示弱,成人的鼓拿在手上也挺费劲的。

更小的男孩子也没拉下,环境熏陶、兴趣使然,是最好的老师。

从小耳濡目染,那乐感、节奏……自然就种在了心灵的深处。

鼓点一响,再多的心事,也荡然无存了。

相机在哪里,美女就把欢乐带到哪里。为长辈们拍照,也是一种挚爱的表达与存念。

塔吉克族视鹰为强者与英雄,鹰是这个民族的图腾。鹰笛,就是男人的情感武器了。

随便哪儿一坐,或一站,锐耳的乐音就可以响起。人生的快乐、忧伤、坎坷……一切悲欢离合,全流淌在这支小小的鹰笛之中。我分明被这样的场景而深深情动。

听说鹰笛是用鹰的翅骨做成的,只有三孔,很坚硬、很精致。一支鹰笛少则几大千,多则上万。这应该很有祖传的价值。

我竟然觉得,这不仅是在吹笛,这分明是对人生的一种最为深厚最为生动的诠释。男人的负重、男人的情怀、男人的理想,全在这飘渺的乐音之中。如果不是在今日,你一定会为这腔、这调,潸然泪下。男人的忧伤,最令人心碎。

年轻人的笛声,还得有岁月的积淀,才会有腔调呢。

有了手鼓,有了鹰笛,就有了一个小型的乐队。

有了乐队,就有了翩翩而起的鹰舞,高原之鹰是高原人的吉祥圣物,所以鹰舞盛行。不分性别,不分年龄,随意成双而舞。

男人舞姿纯朴、粗犷,伸展双臂,时而雄鹰展翅,时而搏击风云。

女子的步距比男子小而轻盈,双手在头部、双肩向里或向外旋抹,尽显女性的柔美。

这男与女的共舞,实在令人赏心悦目。

美丽的小女孩子上场,与母亲同舞,赢来一片喝彩。

吹鹰笛、击手鼓、跳鹰舞……分明是塔吉克族人一生的精神需求,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开始。

这年轻人上场,那就不是一般的跳舞了,分明是在斗舞。远方的高知小哥,与家乡牧羊小子斗舞,真是太绝妙了,出神入化的舞步、舞姿……令人心醉神迷。

这种看似随性的互相传播、互相感染的活动形式,自然而然的建立起了塔吉克族人的精神家园。

跳舞兴起,可以随喜,给代表主人家的主舞者一些散碎零钱……

上了年龄,跳不动了,坐着看看,回忆回忆往事……也是一种幸福的事情。

最后放一片2013年1月我与塔吉克族人的共舞,激情美好的场景成为永恒记忆。

敬请关注续篇:《迎新娘 迪尼亚尔海如拉大婚 新疆之南摄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