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肥田种早稻,抓住4个重点,促返青分蘖,为高产打基础

如今,绿肥种植面积比往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因而绿肥田早稻面积相应也有所增加。但早稻插于绿肥田后,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落黄、发僵,甚至死苗,导致生长受阻,不能达到早发高产的目的。因此,在绿肥田早稻管理上,必须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1、适时插秧

绿肥田早稻插秧要根据气温、秧苗叶龄和绿肥腐烂情况而定,早稻插后气温低,秧苗较嫩,绿肥在腐烂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物质,造成插后秧苗中毒。因此,绿肥田插早稻,要求日平均气温连续 5 天在 15℃以上;在秧苗叶龄上看,要求在 4 叶 1 心以后栽插;从绿肥腐烂情况看,土层翻耕时只能看到绿肥主茎,其它茎叶已腐烂,稻田水由以前的红色变为无色时,方可插秧。南方绿肥田早稻最早可在 4 月下旬开始插秧,移栽到大田后容易返青成活。

2、科学管水

在早稻返青后,应以浅水灌溉为主,并适当露田轻晒,如果遇到较强冷空气侵袭,要及时灌深水保温。追脂除草以后,让田水自然落干,露田 1~2 天,然后再引水浅灌。

3、及早中耕,排毒增气

绿肥田早稻在返青后,结合施肥及时排水中耕露田,以提高土温并松土通气,这样有利于增强根系活力,促发新根。绿肥田早稻秧苗移栽叶龄,一般要求不能小于 4 叶 1 心。若秧苗太小,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移栽到大田往往出现僵苗。及时中耕露田可排除有毒有害物质,恢复根系生长,提高自身的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让其正常生长。

4、增施磷钾肥

绿肥田早稻移栽后气温较低,土壤中有机质分解缓慢,极易缺磷钾和中毒发僵。因此,在及时中耕露田的基础上,每亩增施过磷酸钙 20~25 公斤或复合肥 10~15 公斤,以利早稻扎根促分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