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我们家长怎样配合,才能使他快乐、开心的学习呢?

仙岛湖小凤


人做事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动机。

一个是自主动机:做事是出于兴趣、激情、自我认同,所以在过程中充满积极情绪,会得到更多的积极体验,同时不会轻易放弃,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正面循环。

另一个是自主动机的反面,即受控动机,就是受他人的控制。这可以是直接的控制,也可以是间接的控制。

如果孩子在某些学科遇到困难,需要克服,家长的干预作用如果是反向的,会破坏孩子的内在动力,产生反作用力,阻碍孩子的学习热情。


有篇文章《疯狂的黄庄:超前教育“十字路口”》火爆全网。

里面提到了一个小男孩低年级成绩不错,四年级发现奥数跟不上,不甘心的家长疯狂带孩子上辅导班,成绩突飞猛进,考到了黄庄读中学。

在中学后,孩子经常考二三十分,老师找家长谈话,每次谈完后考的更差。

“其实是报复家长和老师。一学期下来后,真的什么也不会了。”

这个孩子或许是成绩赢家,却没有得到科学的精神养料。

地铁上的妈妈,和辅导机构门口的爸爸,都付出了心血和时间;却都被孩子“不良行为”现象困住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这时不妨一起听一下,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故事。

作为粉丝无数的心理学大咖,他从小数学不好,一直被老师视为差等生,并建议他父亲领他回家,当一名制鞋工人,不要再继续学业了。

而少年阿德勒的父亲,拒绝了。他相信孩子只是慢一些,绝不能放弃学业。

这种坚定的信念,给了阿德勒精神上莫大的支持。

偶尔一个机会,他解开了连老师也感到头疼的数学题,一跃成为学习优等生。

他常以这件事启发后来人:每个人都有潜能,遇到合适的机遇,可以挖掘和释放。

是阿德勒的爸爸,面临老师的提议,丝毫不为所动。

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和信任,是滋养阿德勒奋斗的内在源泉。

教育学家德雷克斯说,“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心思急躁的家长,可能会为孩子奔波于辅导班,提高孩子的艺术和学科成绩,付出很多心血;

而更本质的教育,是来自你对待孩子的方式,鼓励孩子的语言和以身作则。


每个家长,都是全身心爱孩子的,可是这份爱也需要及时反馈。

也许,以下两点小建议,可以帮助家长们审视在教育中的角色和方式。

一, 观察孩子的“不良行为”,了解他的习惯、情绪和特质,重新定义原因。

当孩子胆怯于陌生的环境,也许你可以带他多参与几次同龄人交流的活动;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霍德华.加德纳认为,个体智能的发展受到环境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教育条件的极大影响与制约,表现出差异。

一个即使在熟悉的环境中,也不太愿意表达的孩子,也许在逻辑数理和自然观察智能上更胜一筹。

给他时间,耐心等待,而不是急于干涉让他第一时间发言。

当孩子苦恼于做题错误率,也许你可以和老师探讨如何更科学地帮助孩子。

找到题目错误的原因,高效纠正,而非机械地惩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二, 从内去尊重孩子,放下高高在上的权威感。

如果说第一点是方法论,相对容易,第二点更不容易,因为涉及到根深蒂固的价值观。

社会的进步衡量标准之一,是以我们更尊重“人”本身而存在的。

如果孩子的想法是值得鼓励的,作为家长也许可以去放下身段。

教育哲学家克里希那穆认为,教育在于如实地了解孩子,而不是把认为“他应该怎样”的理想强加在他身上。

无论是社会交往能力,还是学科的成绩提升,家长的陪伴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除了花费时间和金钱在课外班,更可以用心“看见”孩子的不良行为,触摸内心需求,尊重他,倾听他,帮助孩子如实了解他自己。

也许伴随着更加融洽的亲子关系,孩子会树立科学的自我认知,更加自信,学习更加高效,教育才会水到渠成。


心理教练Melody曾婷



一、父母应该先以身作则

想要孩子喜欢阅读,家长们就要首先去以身作则,为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如果家长们每天下班回家,只会抱着手机或电脑玩游戏,却口口声声的要求孩子支持孩子去读书,怎么可能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阅读习惯呢?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家长们想要孩子爱上读书,喜欢读书首先就要以身作则,在家中的时候多看书。

二、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对孩子读书和健康成长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有条件的话,家长可以准备一个书房。固定一个,一家人在书房里读书的时间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长期一次孩子就会自觉的养成进入书房阅读的习惯。当然,即使没有书房,一张简单舒适的桌子和椅子和干净整洁的书架也可以为孩子。组建一个完美的图书角,让孩子在这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中培养阅读兴趣。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当孩子身处书店或图书馆时,他看到周围的人都在安静的读书,最好孩子就会在不自觉从安静下来开始读书。家长们可能觉得不大可能,但只要孩子多多的身处于这种良好的氛围中,那么他肯定就会被图书馆和书店的那种浓厚的读书学习的气氛所感染,自觉的静下心来读书。

三、多鼓励夸赞孩子

每当孩子静下心来,读完一本书时,家长们不妨及时的给予孩子鼓励和夸奖。与孩子分析交流书中的内容和有趣的事情,能够增加孩子因阅读所带来的兴趣,也能够在二次分享的过程中让孩子将其中的故事意义和情节记得更加的牢固,孩子在与家长分享时,家长及时的鼓励也可以让孩子。增强自信心,感受到家长对孩子的认可,那么孩子读书的热情自然更加的高涨。


基因达人


不反对我先剖析一下问题吧——孩子需要...才能使他...学习呢?

经过语句的分析,大致结构就出来了,你的目的,并不是让他快乐和开心,而是,学习!快乐和开心,只是修饰词而已。

如果把问题的结构调整一下,需要我们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感到学习的快乐呢?我感觉这样的路子更符合教育本色。

学习,永远不是人生的目的,快乐才是。鉴于目前的社会发展,还远未到我们全身心追逐快乐的水平,因此,才需要学习。对于绝大多数的孩子来说,如果学习过程不枯燥,功利性没那么强,才可能谈得上快乐的学习。


释然人生


第一,家长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放下手机,拿起书,跟孩子一起学习,给孩子耳濡目染的影响。

第二,不要把学习当做负担,而是一种兴趣,生活中慢慢渗透,譬如,孩子英语不好。家长在孩子玩的时候,可以放英文歌曲,不停的放。譬如孩子语文古诗掌握的不好,家长可以在家里经常放古诗的音频,慢慢渗透。

第三,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让孩子觉得学习就是生活。譬如在上学路上,家长和孩子可以随意的讨论起某个问题。展开思路讨论,打破了在家做作业趴在桌子上那种严肃的环境,更能开阔孩子的思路。


自称教育专家的伪妈妈


放下手机,感同身受,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