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指导员” 复工不再难

“员工就餐一定要实行分餐制,还要让他们自备饭盒。”“口罩发放要建立台账,最好采取以旧换新的方式发放,避免造成二次污染……”2月14日下午,在位于宣州区寒亭工业集中区的宣城市九州钢结构有限公司,复工复产指导员刘畅在检查企业复工准备工作时再三叮嘱。“指导员很辛苦、很给力,今天上午我们通过他向管委会反映口罩等防疫物资欠缺问题,中午他就帮我们协调解决好了,还特意给我们送上门,实在是太贴心了!”该公司负责人感激地说。

为确保疫情防控和工业企业复产复工“两不误”,宣州区科学部署、靠上服务,建立规上工业企业复产复工指导员工作机制,切实帮助指导企业尽快恢复正常秩序。从2月11日起,全区252名机关干部作为企业复工复产“指导员”,分别到各自联系的企业报到,全面进入战斗状态,“点对点”指导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协助解决企业在复产复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防疫措施落实到位,支持帮助企业有序复产复工。位于宣城高新区的安徽海通磨具有限公司外地员工较多,如何保证外地员工到岗到位正常生产,实现企业复工和防疫工作两不误,是摆在企业面前的新课题。了解到企业的难题后,作为“一对一”服务的指导员,该区科技企业创业创新服务中心副主任赵振华立即上门和企业负责人进行沟通,帮助制定详细的外地员工返宣工作方案。

“企业一开始有顾虑,我就向他们解读相关政策,帮企业梳理外地员工情况,哪些人可以来,怎么来,来了隔离多少天,怎么隔离?方案细化到每一位外地员工。”赵振华告诉记者,经过制定细致的工作方案和严密的防范措施,目前该企业部分外地员工开始陆续返回上班。“建立企业复工复产指导员机制,通过专人面对面服务,一线解难题,打通了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最后一公里。”宣州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截止2月16日,该区共有214家企业复工,其中规上企业17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