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法院”送来“及时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跑出“加速度”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了进一步营造优商、亲商、爱商的营商环境,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覃塘区人民法院坚持疫情防控和审判执行两手抓、两过硬,积极主动作为,通过一系列硬核举措,

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跑出“加速度”。

01

网上诉讼:高效便捷是根本目标

3月4日上午,某混凝土搅拌公司委托律师通过电子诉讼服务平台向覃塘区法院提交了立案申请及相关诉讼材料。第二天,律师即收到立案成功的短信通知。

诉讼服务中心进行网上立案服务

原来,廖某因建设工程需要,曾与混凝土公司签订混凝土购销合同。合同签订后,混凝土公司向廖某供应了359立方混凝土,价值13.3万元。但施工结束后,廖某却拒绝支付货款,混凝土公司遂通过互联网向覃塘区法院提起诉讼。

覃塘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收到网上立案申请后,及时对立案材料进行审查。经过审核,申请材料齐全,符合受理条件,工作人员随即通过了立案申请。

覃塘区法院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依托信息化手段稳妥有序地开展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网上质证、网上开庭等工作,灵活推进涉企纠纷全流程网上办理。疫情防控期间,该院共办结涉及企业的网上立案申请23件。与此同时,该院还安排专人通过微信、邮件、电话等方式,为108家企业提供法律咨询等多元化诉讼服务超过200场次。

截至目前,该院运用互联网技术,通过“云上法庭”平台开庭审理涉企案件4件,切实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开庭“不打烊”,有力地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02

线上执行:降低影响是首要任务

“感谢法院为我们排忧解难,10.18万元欠款已经到账!”接到覃塘区法院执行法官的电话,贵港某水泥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兴地说道。

他没想到,2月12日通过网上立案方式提交的执行申请,仅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执行款便打进了公司账户,这简直就是疫情防控期间的“及时雨”。

执行法官开展线上执行

为全力支持各类企业复工复产,覃塘区法院因“疫”而变,将“线下执行”延伸至“线上执行”。

该院通过电话、微信、网络等方式积极联系涉案企业,利用“总对总”“点对点”网络查控系统,加大涉企执行案件的网络查控力度,提升司法网络拍卖的效率和质量;审慎运用查封、扣押等司法措施,对可能产生短期资金困难、不能及时履行生效裁判文书义务的13家企业,积极协调当事人通过和解方式化解矛盾,避免企业因疫情原因出现失信现象,保障企业资金正常周转。

2月1日至3月10日,覃塘区法院通过线上执结涉企执行案件10件,执行到位金额232.67万元,最大限度减少司法活动对涉案企业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

03

走访调研:企业需求是动力源头

“开展疫情防控,要把企业员工的生命健康摆在第一位。尤其是要做好返岗人员疫情排查和监测工作,我们会尽力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面临的各种困难。”

覃塘区法院干警到双雄木业开展企业复工复产调研

连日来,覃塘区法院由院领导“挂帅”,分批次深入贵港市双雄木业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听取企业的司法诉求,向企业宣传覃塘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相关政策,增强企业抗击疫情的信心。

每到一处,法院干警都会详细了解各类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聚焦企业复工复产期间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帮助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和生产发展工作,切实增强企业防范化解经营风险的能力。

截至目前,覃塘区法院共为企业提供专项法律服务6场,帮助7家企业办理了复工复产手续,指导31名企业职工成功申请返岗交通补贴4200余元,帮助企业申请和直接捐赠口罩、消毒液等疫情防控物资价值达2万余元,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赢得企业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