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水桥”将惊艳合肥西郊

世界级“水桥”将惊艳合肥西郊

为全球最大跨度通水通航钢结构渡槽,建成后可行船走车

淠河总干渠渡槽效果图

昨日,在肥西县高店乡引江济淮(安徽段)淠河总干渠渡槽工程施工现场,8座重达1500多吨的渡槽主体桥墩正进行钢筋绑扎,支撑桥上管护道路的两座桥墩同步施工。据介绍,该工程在国内前所未有,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跨度通水通航钢结构渡槽。

10月28日,随着一台260吨重的履带吊将重达72吨的钢梁稳稳地架设在支架上,渡槽钢梁安装序幕正式拉开。

记者现场看到,渡槽的第二块钢梁也已架好,下方16座支架组成方阵,正等待下一块钢梁。早在钢梁安装施工前,120根渡槽桩基已全部施工完成。

淠河总干渠渡槽长246米,与江淮沟通渠道立体交叉。“淠河总干渠是六安和合肥两座城市的重要供水源渠道,引江济淮施工需要穿越它。”谈及渡槽建设之初衷,施工方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保证淠河总干渠通水不中断,引江济淮施工采取截弯取直,优先建设一座渡槽,施工前,渠水通过渡槽过流,从引江济淮运河凌空而过,由此,淠河总干渠渡槽有了“水桥”之名。

令人大开眼界的是,“水桥”不仅可通水,还能通船行车。施工方相关负责人介绍, 淠河总干渠渡槽上跨顶宽280米的江淮运河,未来桥面可通行100吨船舶,桥下运河能通行2000吨船舶。“此类钢结构渡槽在国内前所未有,其跨度比德国马格德堡水桥还大,为目前世界之最,建设难度可想而知!”

据悉,渡槽为全焊接结构,焊缝多、残余应力大,控制应力应变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为此,参建单位制定专门固结措施,控制各单元件精度,采取合理焊接顺序防止变形,并用锤击等方式消除残余应力。

与此同时,渡槽采用小构件拼装成大构件方式吊装,构件拼接点多,拼装精度要求高,构件精确定位是施工重难点。

“针对此,钢梁加工过程中,我们通过优化工厂制造单元,制定合理吊装顺序与焊接工艺措施,确保精确定位,制作三向调节装置进行构件微调。”施工方相关负责人介绍。

淠河总干渠渡槽是引江济淮工程里程碑节点和标志性工程,预计明年7月份建成通水,将为我国今后在类似水利工程设计、制造及施工方面提供经验,填补国内外大跨度全焊接钢结构渡槽制造及施工技术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