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出殡当天,为什么有人,朝他的棺材上放鞭炮?

刘伯温的死,一直迷雾重重,有的说他寿终正寝,有的说他被胡惟庸毒死,有的说是朱元璋指使胡惟庸将其毒死,至今没有固定的说法。在电视剧《朱元璋》中,刘伯温出殡的当天,情节极度寒酸,却有人朝着他的棺材上放鞭炮,这是为什么?这就得讲一下刘伯温死前发生了什么。

朱元璋开科考的时候,杨宪的外甥作弊,被他抓了个现行,朱元璋并不知道被抓的是杨宪的外甥,其后杨宪遭胡惟庸弹劾,刘伯温因为种种原因为牵连,遭到朱元璋的猜忌。

刘伯温审时度势,外加本身疾病缠身,于是向朱元璋请辞回家,前两次皆被拒绝,第三次朱元璋才答应,虽说赋闲在家,刘伯温却闲不住,心系天下,有一次,他让在京城做官的儿子带了一封奏折给朱元璋,建议在殴和闽两处设立巡检司,以防这两处出现叛乱。

可此事却被胡惟庸抓住的把柄,暗中告诉朱元璋说刘基有帝王之气,他想在那里建一块墓地,但是当地的百姓不答应,所以他才想在这一带设置巡检司,为难当地的百姓。

朱元璋对此事没有发表看法,倒是刘伯温知道胡惟庸弹劾他之后,亲自跑到京城来见朱元璋,可朱元璋却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似乎不想管此事。

刘伯温无奈,走也不好留也不好,只能住在京城儿子的家中避嫌,而此时胡惟庸在朝廷中大肆扶植党羽,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已然到达了爆发的边缘。

果然,朱元璋打算带着朱标去黄山住一段时间,将朝中政务权权交给胡惟庸来处理,其中最重要的目的是看一看自己走后,那些大臣们尤其是胡惟庸的反应。

结果朱元璋一走,第二天上朝,胡惟庸就有了“皇帝”的架势,就差把屁股坐到龙椅上,而且朱元璋堆积半年的政务,胡惟庸半个月的时间就处理完了,这种办事激情被锦衣卫看在眼里,每天都会有人把奏折呈到黄山。

半年之后,朱元璋任命刘伯温为督查使,其实是为了给胡惟庸一点压力,毕竟原本这俩人就不对付,而已经赋闲很长时间的刘伯温,接到圣旨后一点也不开心,反而一脸的愁云惨淡,原来他已经身患重病,他从儿子的口中听说了胡惟庸的所作所为,断定此人命不久矣。

刘伯温仍称病在家,可朱元璋并不打算如此轻易“放过”他,便草拟了一道圣旨,让胡惟庸带过去看望一下,胡惟庸顺便带来了汤药,刘伯温喝了之后,当天晚上就死了。

所以说刘伯温之死非常蹊跷,他死亡的时间太过巧合,胡惟庸有很大的嫌疑,而刘伯温之死,朱元璋并没有审问胡惟庸的意思,因此也有人说是朱元璋指使。

而刘伯温死后,只有两位朝中老臣前来送行,马皇后为其上了柱香,其他人都畏惧胡惟庸的势力,毕竟坊间盛传是他害死了刘基,而有的人不但没有送行,在刘伯温的棺材上放起了鞭炮,其中包括吉安侯陆仲亨,曹国公唐胜宗,平凉侯费聚等人。

这些人不仅是在讽刺刘伯温,更是在讨好胡惟庸,他们的结果可想而知,胡惟庸案发生之后,所牵连之人多达三万,这扔鞭炮的几人,自然难逃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