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光:这里地下水得“休养生息”

用好长江水、沟塘渠库连成生态蓄水网、农业工业拧紧超采“阀门”,东光县探索引、蓄、节结合模式,打响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攻坚战——

告别苦咸水,全县9个乡镇447个行政村全部喝上长江水 

“瞧这水,多清亮!”东光县东光镇高八里村77岁老党员王登升拧开水龙头,望着汩汩流出的清水,满脸幸福:“俺们的日子正如这清水般,越来越甜!”说着,老人提笔写下38万东光人民的共同心声:“长江水甜润万家!”
  变清了!变甜了!东光的水,变了!
  曾经,水,对于东光县而言,是个充满苦涩的字眼。
  浅层地下水苦咸无法饮用,深层地下水含氟量严重超标;人均水资源量248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115立方米,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0和1/16,全省平均水平的2/3和1/2;除每年相机引蓄上游沥水外,主要靠超采地下水来维持居民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连年超采已形成地下漏斗区且日益严重……
  没有水谈何生存?谈何发展?不转变用水方式,一切都是空谈。东光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把饮水安全作为最现实、最紧迫的民生工程,打响了一场“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攻坚战。
  先通水,后改造。成熟一村,通水一村。推行每村按总表收费、水损由财政负担的“土办法”,确保群众“用得上”;实行建档立卡贫困户水费补贴管理办法,确保群众“喝得起”;建立水质常态化检测制度,确保群众“喝得好”。


  以南水北调长江水为水源,以县中心水厂为起点,在全县铺设3条供水主管线,将长江水输送至16座农村分水厂,再通过分水厂供至各村进入村级供水管网后入户。
  县、乡、村干部一镇一战场,一村一方案。同时,坚持有序关停自备井,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常态化,光农村饮水,全县每年就可压减深层地下水超采量达1000万立方米。

以县域饮用长江水全覆盖为契机,将机井封停与联网供水同研究、同部署、同开展,采取关停、封存等方式,对各行业机井实施全面封停,目前已封停1425眼。
  浩浩长江入东光,水润万户笑声扬。如今,东光县9个乡镇447个行政村全部喝上了长江水,彻底改写了东光人祖祖辈辈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一汩汩甘甜清泉,润泽着千家万户。
  

留住雨水,引来客水,沟塘渠库连成生态水网

“有了这个天然‘小水库’,俺们的生活如鱼得水。”站在找王镇肖庄村的一处坑塘旁,肖庄村党支部书记马现军难掩兴奋。
  “没错,俺们把这大坑叫做小水库,是它让俺们生活更有幸福感了。”围观村民抢着发表感言。


  “以前这是片废弃洼地,如今成了俺村一景,尤其春夏,清清的水、绿绿的树,没事来这遛遛弯儿,心里多敞亮!”
  “这水库与村里村外沟渠连着,雨季雨水蓄积在这儿,不光俺村庄稼渴不着涝不了,附近3个村都能沾上光!”
  “浇地再不用‘榨取’地下水了,地不返碱了,每亩还能增产五六十公斤!”

村庄环境好了,庄稼解渴了,粮食增产了……在东光县,除了肖庄村,还有938个大大小小的坑塘,它们如颗颗明珠散落在乡间,编织成一幅幅“来水能引、降水能蓄、灌溉能用、人水和谐”的农村生态水网。
  一个地区可用水资源有多少,既取决于降水多寡,也取决于盛水盆的大小。为加大地下水超采治理,东光县坚决把“盆”做大,在全市率先实施“一村一坑塘”工程,如今全县447个村的939座坑塘,与沟塘渠库联网,最大蓄水能力达4500万立方米,可保灌全县80%以上耕地,每年可减少地下水开采3200万立方米。
  与此同时,依托紧靠漳卫新河和大运河的地缘优势,东光县主动加强与上级水管部门协调,争取引水指标。2019年春季,在全市率先启动漳卫新河调水工程,引水5000万立方米;7月份,实施历史上首次主汛期引调水工程,成功引水3600万立方米,有力应对了连续9个月无有效降雨的干旱灾情;为保障春耕灌溉,今春引水650万立方米……开源引蓄活水来,观州大地换新生。潺潺地表水,注入了沟塘渠库,流进了田间地头,滋润了百姓的心田。


精准灌溉,中水回用,农业工业拧紧超采“阀门”

东光县澳牧现代农业园区负责人贾福顺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与树结缘,让自己与“生态”二字越绑越紧。
  海棠、法桐、丝棉木、五角枫、紫夜稠李等树木陆续在园区“安家”,为大地增添了绿意。但为它们默默服务的地下灌溉管道,也功不可没。
  滴灌面积3500亩,每亩比传统漫灌节水达50%;采取休耕养地种植模式,将核心区5000亩原粮食种植区,改为一年一季种植……园区地上地下过紧日子,用贾福顺挂在嘴边的话说:“省了水又增了绿,太‘生态’了。”
  水是农业的命脉。如何平衡节水与增产二者之间的关系。东光县从发展节水农业破题,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苗木、果树、药材、杂粮等种植面积7.35万亩,每年可节水560万立方米;累计推广节水麦58万亩,亩节水40立方米;大力推广微喷、喷灌、滴灌、渗灌模式,面积7.8万亩,每年可节水470万立方米……一笔笔细账加起来,2019年,仅全县农业节水压采地下水就达300万立方米。


  除了农业,工业作为用水大户,节水与发展更要齐头并进。东光县自筹资金2900万元,启动南水北调工业管网铺设项目,以观州湖水库为起点,采用蓄供的方式,为用水大户企业及工业园区供应长江水,在保障工业企业不停产不减产的情况下,有效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目前,瑞兴公司、彩客集团等企业的供水管线已部分投入使用,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减采地下水610万立方米。
  “用好长江水、沟塘渠库蓄水、农业工业拧紧地下水超采‘阀门’,全县年压采地下水达1500万立方米。”东光县水务局局长刘旺介绍。他一直认为,水生态的欠账,早还早主动。实施地下水压采、改善水生态环境,就是要补上水生态欠账,让地下水“休养生息”。

来 源| 沧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