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娱人、针砭时弊,平凉“春官说诗”体现了多元的文化艺术特色

“二零二零春来到,肺炎疫情把民扰。现在不把别的表,专表疫情防控好。众志成城抗疫情,呆在家里少窜门。一级响应都启动,疫情防控要坚定……”

2020年的春节,泾川县“春官诗人”胡旭升过一个意义不同寻常的年,当他看到武汉疫情之后,积极响应社区的号召,积极投入到防疫工作,为大家创造了朗朗上口的“春官诗”抗击疫情。

平凉的“春官说诗”是一种民间口头创作的歌谣艺术,类似于传统诗词,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在平凉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春官说诗主要在社火表演的行走间隙表演,一般为2至3人,多以七言绝句形式表达。

社火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活动,而“春官说诗”是这一活动的“门面货”,过春节不耍社火不热闹,耍社火不说春官诗没精神,春官说诗是社火队的“魂”!

作为说唱形式的口头民间文学,“春官说诗”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审美情怀,涉及内容广泛,大到国家政策,小到日常生活,从现实到历史,触景生情,即兴创作,在不同的年代所说的诗便真实地记录了现实社会发展的轨迹和年轮,或歌颂、或讽喻、或教化、或言理。它的即兴性表演方式充分展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以诗的形式反映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活跃气氛、寓教于乐,滑稽幽默,讽喻鞭策,内容广泛,深入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声。

王建宏先生《春官及春官诗的传承与发展探究》一文中已经提到:“‘说春’是一种最原始的民间口口相传的‘说唱艺术’”。在平凉,每年春节都会举行社火。但当地百姓最喜爱的就是社火里面的“春官说诗”,春官与社火队伍同行,头戴黑礼帽,身穿黑长衫,披红挂彩,手拿扇子,见什么说什么,走到哪里说到哪里。说物、说景、说事、说人……

1、春官深受当地百姓喜爱

在锣鼓声中,在秧歌、高跷、高抬表演队伍的伴随下,春官们或歌唱好政策,或夸赞平凉名胜古迹,或讴歌时代新风,或反映社会发展状况等等。最拿手的就是祝福、赞扬、答谢。为了营造气氛,他们还有意编一些幽默风趣的、讽刺的句子,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口头文学现象。

《太平年间喜事多》太平年间喜事多,小伙致富有谋略,姑娘唱的太平歌。幸福家庭更勤奋,日子越过越带劲。老子种田儿挣钱,媳妇更是女中贤。孙子在校把书念,爷爷喝茶把门看。和睦门第勤当头,福如东海水长流。

在每年走街串巷的社火队中,春官们不仅丰富了社火的内容,还为新春佳节增添了热闹的气氛。春官诗即兴而作,表现题材丰富、诙谐有趣。

2、春官在古代可真是官

春官在上古时代,是一个官职的名称(即宗伯,颛顼氏时的五官之一,春官以大宗伯为长官)掌理礼制、祭祀、历法等事务。相传远古时期,人们不知道按气候节令来种庄稼,常常有种无收,于是管天管地的“三皇爷”及“五帝”十分着急,他们便骑一头耕牛下到人间,向先民们宣传气象知识和种田的技术,年年如此,便形成了后来的

“春官说春”习俗。

据说在唐朝初年,皇帝为了百姓把田地种好,确保当年的好收成,专门封了一种“春官”,让他们到各地各户去送“节气表”。“春官”们认为既然下农村送表,也该顺便说些吉利话,便慢慢兴起“说春”之俗。农民见“春官”远路送来春帖,便笑逐颜开地进行说唱表演,以礼相待。

随着时代的变迁,春官说诗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已销声匿迹,但在甘肃,由于这种形式很受百姓欢迎,所以每年开春的时候,老百姓就把春官这一形式,移到了社火中间。“春官说诗”,已经成为了甘肃陇东地区的一种民间口头文学,现已有300多年的悠久历史。2011年,春官说诗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3、在甘肃春官分为两种

“春官”分两种:一种是随社火走的“春官”;一种是两人一组走街串巷的艺人。说诗的春官多是中老年男性,也有女性(很少见),他们朴实厚道,又善言辞。春官发现自己想要说的对象后,要在很短的时间内组织好语言,想出至少四句诗,并且要押韵,又要切合场景,在几十秒的时间内完成表述。他们也会积累一些套词,留头换尾,以备临时救场。

春官说诗中逐渐形成了一个规则就是:“昧涩怪僻者劣、令人费解者劣、洋腔洋调者劣、书本语言者劣、凑腔脱韵者劣、咬字不清者劣、声低音小者劣。”其语言特色为词句通俗易懂,一听即明,乡土气息浓郁、口语化、生活化、合辙押韵、口齿清晰,声音洪亮。在社火表演中,春官们说一句锣鼓敲一次,特别富有节奏感。

荔堡镇原董小学赵军丞的“春官诗”《喜看泾川新变化》:

十九大,指方向,泾川城乡大变样。脱贫攻坚奔小康,好事一桩连一桩。领导昼夜忙不停,就为群众早脱贫。

泾州街,泾川人,泾川人杰地又灵。当今富,以前穷,现在道路宽又平。修车站,建医院,环城公交真方便。高速路,火车站,处处为民把事办……

从起初的春官劝农,传播农业知识到现在结合时代特征的诗歌。有的高雅,有的通俗,但是这些都真实地记录了社会发展的轨迹,社火因为有了春官而格外的有趣,到处有着诙谐、有趣的句子。比如“家住平凉四十铺,吴岳村里来居住。春官名讳宫治东,老虎属相五十六。退休在家看孙孙,小学文化没学精。一生爱好来说春,非物遗产要传承。”

春官诗的创作是睹物成句、触景生情、张口就来,很大程度上用口语表达情绪,宣扬时代正能量,讽喻社会不良现象,最重要的是娱乐百姓,这才是春官最初传播思想的同时愉悦群众的初心,因此上千百年来广受百姓喜爱,即使没有统一规范文本,它也一样流传至今。

在崇信县,许建忠先生创作了大量的“春官诗”,现就其中一首预以展示:

《天价彩礼害人深》

进门先说四色礼,千方百计整死你。插花钱,上马钱,送女客的开脸钱。压箱钱,上头钱,临走还有离娘钱。零里把碎加一加,至少还得两万八。十一点,到婆家,挂个门帘要钱家。 抽了裤袋脱了鞋,要想赎回得失财。老婆婆呀嘴皮颤,公公急的满院转。 一生不闲一会会,操心儿女成对对。为娶儿媳心操干,刚吃咸菜不抽烟。 轮把勺来转把碗,一不小心真危险; 儿女都是心上跌,彩礼尽量要少些。省得婚后债累债,日子过得不愉快。 入乡随俗办婚宴,和睦相处是关键。

姑且慕容,文化爱好者,愿与您一道分享学习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