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介壳虫种类多,“挨打”能力强,该如何防控?

介壳虫是一类奇特的昆虫,分属于半翅目蚧总科,种类多且形态各异,虽不善运动,但却练就了一身“挨打”的本事。

不过,这里所说的“挨打”并不是武侠小说中金钟罩、铁布衫之类的外家功夫,而是特指“挨打药”的能力。

下面我们就从果树上较几类常见的介壳虫(粉蚧、蜡蚧、盾蚧等)来进行说明。

粉蚧

粉蚧一般体型呈椭圆形,谁都看得出它擦了粉,而且还挺多挺厚。

粉蚧1龄若虫(左上)被粉较少,还有个虫样儿,随着龄期增大,粉擦得越来越多,在“美妆”的路上越走越远。

蜡蚧

蜡蚧类玩得更绝,随着龄期的增长它会逐步将自己藏身于腊质分泌物内,任你千军万马,我自岿然不动。不必担心它会把自己憋死,这层腊质盔甲早早便留好了气孔沟。

盾蚧

盾蚧在造型上是花了心思的,摒弃了繁重的身躯,以轻薄舒适又不失坚韧的盾为背,嵌在果树的叶片、果实之上。部分雌虫嫌弃脚露出来碍事,索性给退化了。

总的来说,介壳虫“挨打”能力得益于体表所分泌的那层蜡质物,一旦神功大成,再想打掉它们就很难了。

当然,除了抗药强外,介壳虫还具有繁殖能力极强、种群增长速度极快等特点,我们在果树上发现时往往是一片片、一堆堆,恶心得让人头皮发麻。

介壳虫的危害

刺吸危害:受害果树因此出现长势衰弱,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等症状,更严重者会失水干枯,部分介壳虫还是传毒媒介。

分泌危害:介壳虫可大量分泌蜜露,引来大量蚂蚁等昆虫,并引起植株发生煤污病,影响其光合作用,使被害果树枝叶无法正常生长,提前落叶、落果,产量下降。

介壳虫的防治

减少虫源:加强冬季清园,刮除枝干上的老皮、翘皮,破坏藏身之所,结合药剂如矿物油+毒死蜱或松碱合剂。

适期用药:介壳虫在初孵至2龄若虫前,体表的蜡质不多,抗药性不强,这时打效果最佳,所以掌握其发生规律很关键,如柑橘上康氏粉蚧1代若虫一般发生盛期在5月中旬,药剂可选择螺虫乙酯、噻嗪酮、噻虫嗪等。

其他措施:如保护利用寄生蜂、捕食性瓢虫等天敌;提升树势、及时修剪,通风透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