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人物聚焦】 逆行的“80后”社工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主战场,党员便是冲锋陷阵的先行军。“80后”社工王丹是一名党员,作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乐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在疫情期间社区人手紧缺的情况下,她连续60余天战“疫”于社区一线,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党员志愿者到社区工作不可或缺的多面手,第一时间筑牢了社区防控安全线。

1逆行在社区一线

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王丹作为一名党员志愿者坚守在社区一线,她的身影出现在辖区的每一个角落。一个口罩、一顶鸭舌帽就是她全部的防疫装备。当大家足不出户自我隔离的时候,她带领着志愿者活跃在社区,逐家入户、逐一排查,敲开一扇扇关上的门,确认着居民的个人信息,排除每一个隐患,每天工作到半夜,大家都下班了,王丹仍在汇总着各种数据......

小区实施封闭以来,王丹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在一线工作中,她发现问题、梳理问题,无论是入户排查、张贴各类公告及通知、悬挂条幅、协助围挡以及发放酒精和出门证的工作、还是统计报表、大数据整理、集中隔离人员的接送、密集人员的思想工作,她都冲锋在前;她带领着志愿者们每天连续工作12小时以上,为了保证大家的体力,她自掏腰包为志愿者购买了点心、咸鸭蛋、茶叶蛋来充饥;疫情期间,为保证隔离人员生活物资的供给,她联系蔬菜供应商直接为居家隔离人员提供一对一上门服务,隔离人员的基本生活物资得到保障;她链接了基金会2万元服务资源,组织专业消杀2次,组织志愿者消杀服务10余次,为居民及志愿者发放口罩300余个,为困难老人发放酒精及消毒用品,建立社区居民服务群及居家隔离服务群,受益居民达千余人次。

2最紧急最危险的事儿让我来

疫情期间,遇到最紧急、最危险的事情,王丹肯定第一时间出现:独居老人突发心脑血管疾病,没人去的现场消杀,她去;接到工作任务,密接人员的思想工作,她做;间歇性精神病人涉嫌刑事案件需要接受公安机关调查,进入家中,一片狼藉,点燃的衣服弥漫着呛人的烟熏味,满地的脏水渗到楼下的邻居家,联系人员修理漏点,打扫卫生,排除隐患,她来;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防患于未然!

在大雪袭来的日子里,王丹链接基金会3万元资金为4个社区的180户老人免费发放蔬菜包,为空巢、高龄及困难老人备足新鲜蔬菜;随着企业的复工复产,返哈人员增多,王丹的电话成了返哈人员答疑解惑的热线,每天说话说到缺氧,哪怕是凌晨打来的电话,她也会耐心接听,细心讲解......

疫情期间,王丹还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及时进行疫情通报并安抚居民情绪,寒冷的冬天,她用热情守护着4887户居民的安康,居民们亲切地称她为“小白帽儿”。

有人调侃她:“一顶鸭舌帽,一个小口罩加上红袖标,就是你全部的装备,你是王大胆呀,不害怕呀!”

她笑着说:“没时间怕,怕就不是共产党员!”

3筑牢社区防控线,是我的使命!

王丹坚守着社区防控安全线,每天及时有效地完成超负荷的工作,从没有怨言,也没有退缩。

每一次入户宣传,她都力求全覆盖,东北零下20几度的天气,口罩里全是水珠;楼上楼下的往返,浑身几近湿透;每天顾不上按时吃饭,却惦记着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

遇到半夜接人或者交接国外返哈人员的情况,她从来都是一个人默默扛着。

一次,有一位比利时返哈的青少年,疑似有意大利旅居史,接受了4次隔离,家长及孩子的情绪几近崩溃,作为一名社工,王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做好每一次思想动员工作,感动了孩子的家长,最后配合社区积极完成了集中隔离工作。其中的困难和酸楚只有她自己知道,累并快乐着,苦并坚持着……

“你好,是志愿者么?我要求助,我发烧了,浑身无力,需要帮助!”3月28日中午,一名发热的青年打通了王丹的电话。顾不上午休,她立即了解情况,并及时联系相关部门,在防疫部门的专业指导下,联系120及社区卫生医院人员,将求助者送往发热门诊检查。她热情、细心的服务感动了求助者,求助者在检查没事后,又给她打来了感谢电话:“谢谢你,王姐,等我病好了,要和你一起做志愿服务!”“好的,养好病,欢迎你加入我们!”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我不仅是一名社工,还是一名党员志愿者,疫情当前,冲在一线是我的责任;疫情在前,党员担当是义务;筑牢社区防控安全线,是我的光荣使命!”朴实的话语彰显着这位80后社工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