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用生命诠释忠诚 以行动书写担当

安徽日报记者 何雪峰

9月20日,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名单公布,宿州市因公牺牲的扶贫干部曾翙翔获“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连日来,宿州市和埇桥区再次掀起向曾翙翔烈士学习的热潮。在曾翙翔烈士事迹陈列馆,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图片、一幅幅展板,再现了曾翙翔在埇桥区支河乡路湖村工作和生活的场景,让前来参观的干部群众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感悟初心使命。

“一位29岁的青年,为什么能舍弃优越的城市生活,扎根农村基层?驻村扶贫不到一年,为什么会在干部群众心中占有如此重的分量?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应该从曾翙翔身上学习可贵的精神,让思想再洗礼、灵魂再升华。”驻村扶贫的三八街道副书记孟爱学说。

2017年9月,埇桥区委、区政府向非贫困村派驻驻村扶贫工作队,时年28岁的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团委副书记、财务科业务骨干曾翙翔主动请缨,来到支河乡路湖村驻村扶贫。他出身于干部家庭,是家中独子。驻村第一天,一些村民议论:“这个白白胖胖的城里娃怕是来‘镀金’的。”

然而,没过几天,村民对曾翙翔的印象就改变了。只见他穿上了土布鞋、旧衣服,每天挨家挨户打招呼,还手拿一本笔记本,贫困户们有什么期盼、诉求,都会记在上面,当时能办的就当时办,当天能办的绝不过夜。

村民们发现,曾翙翔并不讲究吃穿,他经常用自己的工资为贫困群众购买家具家电和生活用品。

曾翙翔的本职工作是帮扶贫困户,但驻村近一年,他干了许多分外事。为了抓好农村环境治理,他积极投身于垃圾清理和沟塘清淤工作中,不怕脏不怕累,处处冲在前头,为大家树立了榜样。村卫生室设施简陋,群众就医条件较差,他立即向所在单位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领导汇报,争取到30万元资金,先后为3个村的卫生室添置了就诊床、血压计、电脑、空调等,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村里一户人家的孩子要辍学打工,他三番五次上门劝说,直至把孩子送入课堂。

2018年8月18日,曾翙翔在冒雨排查灾情、转移困难群众途中不幸触电,因公牺牲。“在抢险救灾中,小曾作为扶贫专干,可以做一些配合协调工作,可是他冲锋在前、奋不顾身。当天是他的休息时间,他完全有理由不用到村里来。”回忆曾翙翔殉职的那一天,扶贫小组长钱锋心情悲痛。

出事前一天晚上,是七夕节,疲惫的曾翙翔从村里回到家中,与怀孕3个多月的妻子短暂团聚。第二天看到外面暴雨如注,他放心不下村里的群众,清晨6时便匆匆告别妻子,驱车赶往村里。到了路湖村,曾翙翔没有去村部,而是先来到村旁的欧河边。此时,河水已超过警戒线,随时有决堤危险。他迅速察看附近4座排灌站,并与村干部一起在容易决堤的地段增加防洪物资,同时通知村里做好应急准备。安排妥当之后,他又回村排查群众受灾情况。

得知西学自然庄有几户独居的贫困老人后,曾翙翔立即和村干部一起将老人转移到安全地带。之后,他只身前往王海孜自然庄抗灾抢险。途中,他发现一根脱落的电线落在村中心道路上,于是下车准备将这根电线处理好再走,却不幸触电。一个29岁的年轻生命就这样定格在扶贫和抢险路上。

向曾翙翔遗体告别那天,宿州街头出现了令人动容的一幕:从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到殡仪馆的沿途路段,上千市民排起长龙,手拉挽联,自发为曾翙翔送行。

“带着对贫困群众深切的挂念,带着对家人深深的愧疚,你走了,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你把老百姓看得重,老百姓自然会把你看得重;你的心里时刻惦记着老百姓,老百姓也一定会永远铭记着你。”“我们唯有像你一样,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扎根基层、无私奉献,才是对你最好的怀念和告慰。”曾翙翔牺牲后,当地基层干部写下了发自肺腑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