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大白鹅“远嫁”仙居

大白鹅“远嫁”仙居。(受访者提供)

记 者 沈孙晖

通讯员 赵菊香

4月3日,象山县畜牧兽医总站站长陈淑芳带着两名同事,再次远赴台州仙居县振兴村,手把手教当地村民如何给大白鹅打防疫针。

“这是前阵子我们运去的首批8000羽浙东大白鹅种鹅,下半年还将运去1.2万羽。届时,当地低收入家庭可‘赶着白鹅奔小康’。”说起3月25日那趟大白鹅“远嫁”仙居之旅,随同而行的“伴娘”陈淑芳仍难掩兴奋之情。

领奖之行定下帮扶之约

此次两地产业帮扶,源于两位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牵线联姻。

去年6月,陈淑芳被中组部授予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在省里统一组织去北京领奖的途中,她认识了同样获得该殊荣的张新建。据悉,张新建是台州市机关下派仙居镇的农村工作指导员、驻振兴村第一书记。他扎根农村多年,工作成绩出色,深受当地群众好评。

“我们都是学农出身,专业相近、年龄相仿,有许多共同话题,聊得特别投机。”交谈中,陈淑芳得知张新建所驻的振兴村距离象山有200多公里,村子位于山区,只有少量农田,资源极度匮乏,村里还有90多户低收入和残疾人家庭。如何帮助这些困难家庭走上致富之路?张新建一直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可以养殖浙东大白鹅!”陈淑芳的建议如醍醐灌顶,打开了张新建的思路:象山有许多人养殖大白鹅致富,当地又有成熟的养殖技术和销售渠道,振兴村只要找到合适的养殖场所,就能“迎娶”浙东大白鹅“进门”,帮助困难村民增收。

北京领奖之行,也定下了两地产业帮扶之约。回到象山后,陈淑芳积极牵线搭桥,该县文杰浙东大白鹅养殖合作社与振兴村很快达成合作意向,由文杰养殖合作社负责垫资种鹅选送、养殖技术指导和市场销售。而张新建负责在当地寻找合适的养殖场所,并挑选带头人,由带头人出资建设鹅场。

一波三折建设养殖场

前期的一帆风顺很快遇上了“卡点”,养殖场选址时遭遇重重困难。“为了敲定场址,我先后3次下班后,自驾赶去仙居实地查看。”回想当时的场景,陈淑芳记忆犹新。

张新建最初选中的一块地水源充足,是养鹅的理想场所。但陈淑芳发现,现场附近有一片200亩左右的杨梅基地,是许多村民一起种植的。“大白鹅每年五六月要换一次羽,恰好是杨梅成熟之际。漫天飞舞的鹅毛会粘在杨梅上,影响果实品质,给乡亲们带来损失。”这块场地只得作罢。

第二块地选在了山顶坡坎稍平缓处。“虽然附近有水源,但道路不通,平整场地费用太高。我们还查了当地自然资源部门的档案,发现是基本农田,不能建设鹅舍、饲料仓库等设施用房。”陈淑芳用一波三折形容当时的艰辛。

陈淑芳和张新建没有气馁,相互勉励,终于在去年12月,找到了一块条件基本符合的场地。

“这是一片废弃矿山,面积3万平方米左右,其中2万平方米用于养殖,1万平方米建设污水处理、管理用房、道路等配套设施。”陈淑芳等人在附近找到了养殖用的水源,并打好了一口备用水井。

每年8月是苗鹅价格最高的时候,这意味着今年3月养殖场必须建设完工,并运送种鹅进场,才能赶上销售旺季。对此,陈淑芳于选定场址当天就开始土地测量,并连夜叫学建筑专业的养子帮忙设计图纸,倒排建设时间。

春节前,养殖场土地平整如期完成。没想到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打乱了计划。人手不足,严重影响了建设进度,陈淑芳和张新建不由心急如焚。

一起动手干,一起奔小康!在两人动员下,当地村民纷纷来帮忙施工。“我们临时调整了计划,先建设第一期1万平方米。”陈淑芳告诉笔者,因来不及砌鹅场的水泥围栏,她自掏腰包在淘宝上买来现成的铁质围栏替代,“效果不错,还挺美观的”。

同时,肩负着带动振兴村低收入群众致富重任的仙居江腾大白鹅专业合作社,也正式挂牌成立。成员由当地带头人徐江腾和几户村民组成,合作社以“公司+农户”模式,带动困难家庭养殖大白鹅。象山文杰公司还同步挑选大白鹅苗鹅送往海南育种,用作种鹅后备鹅。

每户困难家庭年可增收10多万元

3月25日一早,满满4卡车浙东大白鹅在振兴村村民翘首以盼中,从半岛来到了仙居“新家”。原本的废弃矿山,随着大白鹅的到来,俨然成了“聚宝盆”。与此同时,养殖场第二期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推进中。

“首批种鹅下蛋后,拿到象山文杰公司孵化成苗鹅,再送到江腾合作社,由当地困难群众养殖。待养成4公斤至4.5公斤重的肉鹅时即可出栏,再由文杰公司统一收购。村民养殖风险较小,收益较高。”陈淑芳告诉笔者,考虑到振兴村村民对畜牧业不了解,他们已专门建立微信群,在群里交流养殖技术;象山方面也会派技术人员赴仙居进行实地指导,并组织村民来象山考察大白鹅养殖。

据了解,振兴村养殖场饲养规模将达2万羽种鹅,每年可孵化40万羽苗鹅。村民养成肉鹅后保证每只有30元左右的纯利润,总利润约有1200万元。“当地90多户低收入家庭平均算下来,每户年可增收10多万元。”算算村民们日后的“致富账”,陈淑芳和张新建欣慰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