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坝:人勤春耕早,菌棚采摘忙

二月,正值备耕忙的季节,走进留坝县,到处可见村民们在食用菌基地里忙碌的身影,全县食用菌生产正在有序展开。

平整土地、打桩、固定竹竿……留坝县留侯镇闸口石村扶贫社食用菌基地里,7、8个工人不停的忙着新建大棚。“今年村上要新建50个大棚,再有几天就能完工了”闸口石村主任周超说,年后自己就带着村里的村民们开始建大棚了。

去年,闸口石村已经建了30个大棚,今年再新建一些,共有80个大棚。有30多户村干部、党员和大户的带头示范,其他群众也都相继加入食用菌生产基地,周超仔细算了一笔账:根据去年的发展情况来看,1万筒食用菌赚上2到3万元不成问题,村上越来越多的群众要通过食用菌走上致富路啰!

火烧店镇中西沟村马小彦就是搭上食用菌高速列车,走上致富路的受益者之一。36岁的马小彦去过建筑队、工厂,还在广州开办过一家加工厂,效益一直不错,但去年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回乡创业。

“去年效益还不错,现在刚注完水,又在密集的出菇”在马小彦看来,当时的决定是做对了,尤其是在全国都遭遇到疫情的时候,一家老小能在一起,回乡创业的优势也更加凸显了——发展食用菌县上产业扶持政策力度大、风险小、见效短平快;离家近、老人孩子都能照顾到。

“虽然有疫情,但是香菇产业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价钱一直不错”马小彦说去年生产的20万筒食用菌,一天至少采摘1000斤鲜菇,售价也高于预期,今年准备再发展20万筒食用菌!

为了确保群众增收致富,留坝县围绕“四养一林一旅游”主导产业,探索推行了“政府+龙头企业+扶贫社+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建立以“四养一林”产品市场销售为导向的产业链条,形成了一个完善的产业闭环。在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中,充分发挥了覆盖生产、销售、春耕备耕等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服务效能。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如今,菇农们没有因疫情而影响春耕备耕,越来越多的像马小彦一样的青年、像周超一样的党员干部,乘上了回乡创业、增收致富的高速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