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看长沙①苗木产业篇:种下“摇钱树”,结出“富裕果”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习近平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近年来,长沙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产业扶贫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和重中之重,基本实现了因地制宜,“一县一特”的扶贫产业发展格局,让贫困户有了稳定的后续经济来源,携手走上小康之路。

从今天开始,“长沙观察”微信公众号和智慧长沙APP将陆续推出《产业扶贫看长沙》系列报道,首先来看苗木产业篇。

4月10上午,长沙县路口镇花桥湾村村部热闹非凡,一群建档立卡贫困户骑着摩托车来到村部大门口,排队领取湖南湘移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给他们的股份分红。

花桥湾村贫困户排队领取现金分红(颜欢 摄)

2019年4月,在路口镇扶贫办和花桥湾村村支两委的监督见证下,村里的27户贫困户,将政府拨付给他们的扶贫款22万元入股湘移农林,公司承诺每年保底分红。

村上的贫困户王泽均今年55岁,父母90高龄,女儿去年大学毕业,现在还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儿子读高中,妻子早几年遭遇车祸,智力出现问题,家里经济压力比较大。去年,王泽均拿了15000元入股湘移农林公司,没想到一年后就拿到了1200元的分红,此外还有部分分红作为新增股本滚动发展,这让他乐开了花。

“比银行利息高多了,还稳当。”

“要感谢宋老板。”

拿到分红后的贫困户王泽均眉开眼笑(颜欢 摄)

王泽均口中所说的“宋老板”就是湘移农林公司的创始人宋希,他是一个留着酷酷胡须的80后“斜杠青年”,抖音玩得很溜,去年发了一个视频有800万点击,擅长互联网营销,开发了一个“云苗库”的微信小程序在网上销售苗木和技术服务。

一年前,王泽均还以每株2元的价格从宋希的公司购买了2500株鹰嘴桃幼苗,公司和他签订合同,承诺达到育苗要求后以每株7元到8元不等的价格回收,今年这些果苗可望给他增加13000元的收入。此外,他家里还有不少杜鹃花茶花苗木。

湘移农林公司负责人宋希(右)在育苗大棚中介绍果苗生长情况(颜欢 摄)

湘移农林在花桥湾村流转了230亩土地,主要是栽培和销售经济林果种苗,当地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投资入股、在公司苗圃务工、帮公司代育种苗等方式,每年可以获得数千到数万元稳定收益。

这几年,公司发展比较快,在浏阳、望城、株洲、怀化、凤凰等地设立了农技服务中心和示范基地,2019年销售额700万元,今年头3个月,公司销售达到500万,最多的一天卖了110万。

“公司营收每年增长都在50%以上,今年我们计划开辟城区市场,打造阳台水果盆景,这是个巨大的蓝海市场,目前还没有竞争对手。”谈到未来,宋希信心满满。

长沙地区的苗木产业是优势最强、活力最旺的农业产业之一,让成千上万农民脱贫致富。

浏阳市永和镇金盆村贫困户冯利家去年不幸遭遇车祸,膝盖受损不能再干重体力活。当地村委便通过镇上苗木协会,请农业科教中心专家为冯利家等农户免费培训精品苗木修剪技术。

“农民通过培训以后,就由原来普通农民变成专业人员,他的收入就能从100元一天,到上千元一天。”永和镇苗木协会名誉会长黄义仁告诉观察君(ID:hncstv)

现在,金盆村35户贫困户房前屋后栽种的普通罗汉松、映山红等苗木,经过铁丝、修剪造型后身价大涨。上周,冯利家一棵罗汉松卖出了3万元的高价。

“卖苗木赚的钱,给家里买了彩电、洗衣机等电器,家里条件改善了很多。”

浏阳市永和镇金盆村村民冯利家接受长沙广电新闻中心记者采访

永和镇农业办主任王勇告诉观察君(ID:hncstv),全镇花卉苗木种植面积9000多亩,年销售收入2亿多元,今年的目标是冲刺3亿元。镇上从事花木种植、销售等有3000多人,其中贫困户70多户,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其实,永和镇的苗木产业在长沙乡镇中远远算不上龙头老大。2018年,浏阳市柏加镇的花木销售便已经超过40亿元,雨花区跳马镇超过12亿元,百里花木走廊已经成为长沙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按照相关规划,到2025年,长沙市苗木总产值将达到100亿元,吸纳就业50万人。从目前全市苗木产业1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来看,提前完成这一目标问题不大。

策划 | 伍立新 文 琳

内容 | 郭建球

制作 | 曹 芹 陈梓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