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来贮藏用的青椒在采收与贮藏方面都有要求,具体做法是什么呢?

1、采收

采收时应选择充分膨大、果肉厚而坚硬、果面光亮的绿熟果。采收时要捏住果梗摘下,防止果实受伤;最好用剪刀带柄剪下,落园后可带枝剪下或连秧拔起。将采摘的果实放入袋或垫有纸的筐里,于普通房间或库内放置1-2天,让果柄伤口愈合。

2、防腐处理

采前10-15天将50毫克/升(50ppm)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或250毫克/升(250ppm)多菌灵喷于果实上,可防止或减轻青椒贮藏期的腐烂,采后贮藏前用2000毫克/升(2000ppm)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1000毫克/升(1000ppm) 噻菌灵(特克多)、0.1%漂白粉药液浸果3-5分钟,若以上三种药液中加50毫克/升(50ppm)2,4-滴则能更好的防止青椒蒂部腐烂。浸药完毕,将果实晾干即可贮藏。


3、 贮藏特性

青椒适宜的贮藏温度为8-10℃,适宜的相对湿度为90%-95%。贮运过程中需采用包装保湿,不可长期裸露。

气调贮藏可推迟青椒后熟变软,一般氧为2%-8%,二氧化碳1%-2%较为适宜。某些品种的青椒对二氧化碳气体十分敏感,超过2%时会发生伤害,导致腐烂。

4、贮藏方法

(1)沙藏 : 在沟内、窖内或包装容器内,用略湿(但手捏不成团)的沙子将青椒包埋用以保持果实水分、维持贮藏温度,简便易行。 一般在窖内挖深1米的沟,沟宽不超过1米,长不限,视贮量而定,一般为东西走向。果实在沟内散堆时,沟底部铺5厘米略湿的沙子,上面均匀铺一层经浸过50毫克/升(50PPm)仲丁胺的药纸,其上再盖2厘米厚的沙,将青椒果柄朝上码于沟中,码一层椒,撒一层沙,以盖没果实力度,如此方式码4-5层椒,最顶层用约6厘米厚的湿沙覆盖,沟顶上横放秫秸或竹竿,再盖草帘。也可以将果实装筐,筐内用细沙层埋。

在菜窖和库中,也可以在地上用沙埋藏,但也只能埋4-5层,堆大堆高时,果实产生的热量不易排放,也不便于管理。贮量大时,可在窖中放置用木板做成长1.5-2米,宽、高各1米的菜架。用漂白粉或生石灰粉消毒后,在菜架上沙埋,方法与沟藏一样,埋3-4层果实后,上盖5-6厘米沙,最后用聚乙烯膜覆盖,插上温度计。贮藏前期,温度高于10℃时,夜间打开窖或库的门窗或通风口,同时揭开塑料膜降温;白天关闭,以防温度升高。天气转凉后,温度差别不大时,只通过揭膜与盖膜就将沙温调在8-10℃,库内温度低时,还可采用覆盖物保温。

(2)气调贮藏 :塑料袋小包装气调是将浸完药晾干的果实10千克装入0.04-0.06毫米厚的聚乙烯薄膜袋中,扎紧袋口。每袋用直径0.12毫米的针在膜表面戳孔25-35个,便于透气,以防二氧化碳中毒。将孔朝上平放于菜窖地面或窖中菜架上贮藏。也可以做成小袋,每袋装1千克青椒,松扎口,码放架子上,以3-4层为宜,太高则相互挤压,对贮藏的果实不利。通风窖在果实装袋前就调至8-10℃,贮藏中窖温的控制与前面相似,通过通风调节,半月左右抽样检查一次。平常管理中应随时注意袋内果实的贮藏情况。

大帐气调是将果实装筐垛藏,垛底垫一0.02毫米厚的聚乙烯膜一块,然后垫一层木头或砖,上面垛5-6层筐,10-20筐为一垛码成品字,便于通风排热。垛最上层的筐上面盖2-3层报纸,以防结露水滴在青椒上。气调时,可用充氮快速降氧使氧达5%-7%,也可采用自然降氧法。每天应分析氧和二氧化碳含量,当氧低于2%,二氧化碳大于5%时,通入新鲜空气调整气体成分。最简单的是帐不密封,并在帐上每平方米打1-2个直径约0.5厘米的孔透气,防止帐内二氧化碳过多,但这种方法帐内一般氧气含量较高,起不到很好的气调效果。每10-12天拆帐倒动,剔除腐病果,擦去帐壁水滴或换上新的干帐。

(3)筐藏法:贮藏前,将蒲包洗净浸湿,最好用0.5%的漂白粉浸泡消毒,沥于后衬筐,装果,码入窖内,垛的表面也用湿蒲包片覆盖,每7-10天倒筐检查一次,同时更换蒲包,换下的洗净、消毒,可以再用。温度的控制方法与沙藏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