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汉宫春晓图》

说起我国的传世名画,最为人熟知的要属《清明上河图》和《富春山居图》了,但如果了解过我国的十大传世名画,位列其中的《汉宫春晓图》被誉为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汉宫春晓图》明代 仇英


《汉宫春晓图》为明朝绘画大家仇英所绘,是他平生得意之作,也让他以“重彩仕女”著称于世。画卷以春日晨曦里的汉人宫廷为题,随着画面的徐徐展开,卷首处,晓雾弥漫、柳枝轻扬、静谧安详,当视线滑过半开半掩的大门,嫔妃们和谐愉悦的春日百态一下让整个画卷格外生动起来。每个人物的表情大多都带有笑意,或赏鸟、或浇花、或理妆,或舞或演、或乘凉驱热、或成群闲聊、或下棋解闷,或读书、或刺绣、或弹琴、或以扇扑蝶,生活优越,轻松的春日气息随处可见。

女子们有琴棋书画、鉴古、莳花等文人式的休闲活动;有聚在一起弹奏琵琶、阮、古琴、古筝、箜篌等乐器的“合乐图”,再现了贵族庭院里女子奏乐的活动场景;还有斗草、扑蝶、采花等,春季特有的户外活动。其中的画师在为宫妃画像,为突显这位画师的技艺高超,不仅展示了现场作画的样子,还有两张已完成的画像在妃子手中传阅。还有桌案规格的绣架,两头嵌入支撑刺绣的绷棍,方便更换绣图,展现古代女子刺绣这门必修课。她们个个身着唐装,大多色彩艳而不媚;她们的宫殿、园林、家具,似乎是明代风格;画面中侍从所持的可以引风遮尘的长柄扇,更显出她们地位的尊贵。


匠人出身,一生都在画画的仇英


仇英,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后移居吴县(今苏州),明朝著名画家,“明四家”之一。

他“初为漆工,兼为人彩绘栋宇,后徙而业画”。开始学画时他没有老师指点,全凭自己,所以他总是想办法借名人画作来临摹学习,这看看,那仿仿。十七八岁时,他独自到苏州,一边当漆匠,一边学画。他常游走于苏州街头的书画装裱店和买卖书画的古董店,大概在那里认识了当时著名画家文徵明。文徵明很惊讶仇英自己琢磨出来的扎实的笔头工夫与他出身之间的落差,对他的努力与才华十分佩服。而仇英结识文徵明更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大概从那时起,仇英从漆匠转变成了画匠。

正德十二年时,文徵明邀请了仇英一起绘制《湘夫人》,当时文徵明认为“使仇实父设色。两易皆不满意。乃自设之以赠画履吉先生。” 这件事对仇英大概打击不小,也促使仇英后来对用色钻研很深。仇英从文徵明处学来山水的格调、学来含蓄优雅的画风。文徵明赴京后,将仇英托付给了周臣,仇英又从周臣处学到了很扎实的基本功,习来了界画和花鸟的基础,学来严谨与稳健的“院体”风格。另外,同为周臣徒弟的师兄唐寅给他开辟了另一块园地——仕女图。从此他便将主观意趣与自然之景相结合,将青绿山水和亭台楼阁相结合,融入仕女画中,以独特的绘画技巧,成为明代苏州非常有代表性的职业画家之一。明末的藏书家姜绍书曾经说仇英的仕女画是“神采生动,虽(周)昉复起,未能过也。”再后来即使仇英在获得相当声誉后,他依然花了十余年时间,在江苏嘉定著名的收藏家项元汴家里,阅读临摹其所藏历代名迹,深得传统精髓。所以他的作品,博取众长,集前人之大成,显示出各种风格相协调的特点。

作为明四家之一,仇英对人物、山水、花鸟、界画无一不精,且往往于山水台榭中可见人迹。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引录的顾恺之《论画》:“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而仇英则同时精于这最难,次难,还包括难成易好的台榭。仇英的画兼工带写,工笔重彩画越到晚年,画越得细,再加上他的性格沉稳,一幅画,画好几年也不疲不松,气息一致,这对于同样身为职业画家的唐寅来说,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但他又不善于诗文,也不精于书法,所以他的画一般不留下什么文字,名款也总是小小的,“实父”是他的字,其中一款印章是葫芦形状,里头刻的是他的号“十洲”。


《汉宫春晓图》的艺术特色


《汉宫春晓图》在构图、布局上安排的都极富空间感。画卷中以房子和院子为界将画面一分为二。一排排的宫廷房屋从右向左贯穿于画面,然而房屋的一半只露于画面上,并没有画出房顶。而院子和房屋各占面积的一半,这种构图使得画面的横向空间增大,也源于仇英对“界画”也有很高的造诣。为了表现楼台殿阁、画栋雕梁这类建筑物的造型美,他采用前人直笔界尺画线和青绿重彩的技法,对丹楼朱阁加以精绘妙制,故使他的“界画”工整细密、华丽端庄,具备古雅厚实之趣。

《汉宫春晓图》局部

国画中写意与工笔一直是中国古典绘画上的两大画体,也称为“粗笔”和“细笔”,而在尝试将两种技法融合,在工整中仍旧能够保留了文气的,仇英无疑是做的最好的一位。仇英的笔力刚劲,尤其善于用粗细不同的笔法表现不同的对象,又善于白描,人物造型准确,概括力强,形象秀美,线条流畅。所以画卷中的仕女,个个面目不一、神情各异,仇英用细劲之笔勾画出人物动态,再层层渲染,直至夺真,体现了仇英精湛的绘画技巧。再看人物面部,仕女均采用三白法画面色,以白粉提额,鼻以及下颏,并施朱唇,闲适的神色与绫罗绸缎和珠光宝气配合,粗细灵活。再加上仇英更善于捕捉人物行为动作的瞬间图景。这些瞬间就像相机一样,被他敏锐的视觉捕捉后,落在纸上,格外生动。而且仕女这一绘画题材在老百姓那儿最受欢迎,兼之仕女图可以作为春宫图的基础,总是喜闻乐见的。

此外,画中仕女的服饰,但并非一味细谨雕琢,炫耀富丽,而是比较含蓄蕴藉,追求幽淡高雅的格调,因而具有“雅俗共赏”“文质相兼”的艺术特色。画中林木,勾勒、渲染、夹叶、点缀并用,灵活多变,设色浓艳鲜丽,又注意色调的统一与柔和,显得艳而不媚。奇石直逼宋人画法,敷色自然。从这幅图可以看出,仇英无论是在人物画方面还是在山水画方面都体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和独运匠心的巧妙构思。

画中仕女的服饰含蓄蕴藉,追求幽淡高雅的格调,具有“雅俗共赏”“文质相兼”的艺术特色。

《汉宫春晓图》大约于嘉靖十九年至二十三年(1540—1544年)间创作完成后,经由明代收藏家汪爱荆等人所鉴藏,后于隆庆初年被项元汴所购得;至清代时,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三月,作为恭庆康熙六十大寿的贺礼进入清宫廷,著录于《石渠宝笈》卷十五。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