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旦、净、末、丑,统统扮一回?



林志颖唱:生旦净末丑,我统统扮一回。

生当净末丑,就是“行当”,中国戏曲中一种特有的体制。

根据剧中人物的性别、年龄、个性特征等,在演员的化妆、服装、声音和表演等方面进行强调。将人物划分出来的类型,就称为“行当”。

早在元代的杂剧中,就划分出来很多行当,在当时叫做“脚色”,大致分为末、旦、净三大类。

明末清初昆曲盛行,行当的划分日益细密精确,已经划分出12种角色,被称为江湖十二角色:老生、正生、老外、末、正旦、小旦、贴旦、老旦、大面、二面、三面、杂。

对于京剧划分行当影响最大的,应该说是汉剧。汉剧共分为10种行当: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伕、十杂。

后来的京剧似乎比较简化精练,但每个大类之中,又包含若干小类,实际上是把这十种行当都包括在内了。



初期,京剧的行当划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后来将“生”和“末”合并,就变成了生、旦、净、丑四大类型。

生行

简称“生”,是在剧中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将净、丑之外的男性角色全部归入其中。可分为老生(须生、胡子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

须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髯口(胡子)。可分为安工老生——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扮演武将;衰派老生——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主要扮演比较年轻的男性角色,扮相清秀、不戴胡子。有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

旦行

简称“旦”,剧中扮演女性角色的行当。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多表演性格活泼的女子,也有一部分悲剧和反面人物。

花衫:介于青衣和花旦之间,梳古装头(如古代仕女画中的头型),穿花盆底鞋。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净行

简称“净”,所扮演的一般都是男性角色。净行亦叫花脸,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

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正净、副净、武净三大类。

正净,也叫大花脸,以唱工为主,又称“唱工花脸”,扮演的都是具有正义感、地位崇高的男性角色。

副净,包括架子花脸和二花脸,前者唱念做打样样会,后者戏份少,扮演狡猾会写的角色,近似丑角。

武净,又叫“武二花”或“摔打花脸”,只重视武打,不注重唱和念。

丑行

简称“丑”,也称“三花脸”,多扮演滑稽、机警、伶俐的角色。分文丑、武丑。

文丑,指没有武功的幽默角色,包括方巾丑——文人儒生;袍带丑——职位低的小官;茶衣丑——劳动阶级。

武丑,一般扮演性格机智、武功精湛、动作敏捷的人物,表演中以说白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