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桥区春耕生产如火如荼全力保障群众“米袋子”、“菜篮子”

河南日报农村版信阳讯(记者 李振阳 通讯员 王清明)

眼下,走进信阳市平桥区农村,到处可见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生产景象。在长台关乡,村民们正在移栽杂交水稻秧苗;在五里镇,麒麟西瓜的大棚已经修葺一新;在甘岸办事处,一座座温室大棚内,蔬菜芽苗长势喜人……处处都是春的气息。

作为产粮连续多年超过十亿斤的产粮大区,平桥区委、区政府始终抓住保障群众生活的“米袋子”、“菜篮子”生产不放松,大力做好春耕春播工作,全力保障城乡居民生活必需品供给。

入春以来,平桥区计划播种面积122.6万亩,其中秋粮作物达到71.5万亩,水稻种植面积58万亩,种植玉米10万亩,优质红薯3万亩,优质花生32万亩,春季蔬菜13万亩,优质西瓜、红提、葡萄等水果4.5万亩,棉花等其它农作物1.6万亩。

目前,全区2万亩再生稻秧苗已移栽完毕,大田水稻进入育秧期,计划育苗5.7万亩,春季蔬菜种植5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预计达到50万吨,蔬菜总产达到26万吨。

为千方百计稳住农业生产,平桥区成立了工作专班,强化指导协调,压实乡镇和部门责任,指导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做好复工复产,着力保障农产品稳产、农资储备供应。同时,认真排查乡村公路通行情况,确保农资运输通道畅通。积极支持乡镇农资门店经营,开展农资春季打假活动,保障春耕备耕期间农资质量可靠、市场稳定。目前,辖区内登记在册的157家农资门店全部开业,全区共储备肥料6.2万吨,农药210吨,各项农资物质储备充足。

作为大宗农作物种植的农业大区,平桥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利用春季农业生产时期,着力发展优质水稻、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果蔬等优质农产品。该正积极推进稻田综合种养5万亩、发展再生稻2万亩,使优质花生达到32万亩,扩大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同时,大力扶持艾蒿、油牡丹等中草药和红提、西瓜、蓝莓、桑葚等经济作物的发展,种植面积今年有望突破4.5万亩。

无人机监测小麦生长、农技人员奔走在田间地头送技术,网上种植技术培训……在平桥区,农业生产的“传统种管方式+新媒体新技术”正在得到广泛应用。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60人,深入田间地头,查苗情、墒情、病虫情,开展技术宣传和指导服务2000人次。组织召开小麦病虫害防治现场会,印发小麦油菜病虫害防控、后期田间管理技术资料2万余份,提高农户科学种田水平。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农业生产的集约效应正不断放大。目前,全区55万亩小麦正进抽穗期,16万亩油菜进入盛花末期,已开展化学除草71万亩,开展病虫害防控65万亩次,促进小麦、油菜等粮油作物和重点产业苗情转化升级,为丰产稳产奠定基础。

在农产品市场供应上,平桥区积极做好产销衔接、流通运输、市场调控、质量安全等各项工作,充分发挥种养殖主体、益农电商平台作用,增加“菜篮子”产品货架种类、数量,实现了蔬菜、肉蛋奶、水产品等“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从产品供应源头上有力维护了市场价格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