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宁静致远,天理遵循

每篇文章展示出来的都是《传习录》的译文和原文,《传习录》是最接近王阳明主张的形式,内容虽看似枯燥,用心学起来,收获却是最多的。

本篇,先生告诫我们,专一,乃是上成功夫。“专一”方能“塑精”,知之而为之,才能成就至上德行。

传习录二十 一 宁静致远,方能知行合一

陆澄问:“怎么样才能做到‘惟精’、‘惟一’呢?”

先生说:“‘惟一’是‘惟精’的主意,‘惟精’是‘惟一’的功夫,并非在‘惟精’之外又有一个‘惟一’。‘精’的部首为‘米’,就以米来做比吧!要使米纯净洁白,这便是‘惟一’的意思。如果没有舂簸筛拣这些‘惟精’的功夫,米就不可能纯净洁白。舂簸筛拣,是‘惟精’的功夫,其目的也不过是为了让米纯净洁白,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都是为了获得‘惟一’而进行的‘惟精’功夫。其他的比如,‘博文’是‘约礼’的功夫,‘格物’、‘致知’是‘诚意’的功夫,‘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功夫,‘明善’是‘诚身’的功夫,除此而外别无解释。”


知为行的开始,行为知的结果,圣学只有一个功夫,知行不能分开当做两码事

。”

陆澄问:“宁心静气之时,可否称为‘未发之中?’”

先生说:“现在人的宁心,也只是为了静气。在他安静之时,也只是气的宁静,不可妄称为未发之众。”

陆澄说:“未发就是中,宁静就是求中的功夫吗?”

先生说:“只要去人欲、存天理,就可称为功夫。静时念念不忘去人欲、存天理,动时也念念不忘,去人欲存天理,无论宁静与否。如果依靠宁静,不仅渐渐会有喜静厌动的毛病,而且其中诸多毛病 ,只是暗藏下来,最终不能铲除,遇事随时而生。如果以遵循天理为重,怎么会不宁静?以宁静为主,但不一定能遵循天理。”

摘自《传习录》 王阳明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