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看不透世事冷暖,道不尽人情凉薄

朋友刚读完红楼,一次闲聊,她说:你知道我看至何处哭得最痛?

不是黛玉焚稿断痴情,而是黛玉死后,“那宝玉心里虽不顺遂……但见宝钗举动温柔,也就将爱慕黛玉的心转到宝钗身上。”

这真是那口口声声只念木石前盟的男子吗?

最恨高鹗,便是此处情节,硬生生将黛玉推至最深的孤寂。正应了太虚幻境的黛玉批词:

世外仙姝寂寞林。


01

满怀怨愤,随小笺逐渐成灰。

去世前不得亲人相送,不得爱人相伴。如同孤零零地迈入贾府,再一个人离开。宝玉被骗成婚,与我原是个莫大安慰,以为至少除了一个紫鹃,这世上还有一个是实心待她的,纵然黛玉临死前宝玉没有露面,只是被他人诓骗去了旁处。


曾经我坚信,若宝玉及时清醒,一定会抛下婚礼去寻他的林妹妹,会兑现他的诺言“你死了,我就去做和尚。”

但读过移情这一段,爱情的信仰轰然倒塌。

原来,把一生一世从深爱的人身上移至旁处,是如此简单。

其实,玲珑心的黛玉何尝不晓得。即使在与宝玉情感稳定时,她的葬花吟也充满了自怜之意。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爱情终究抛弃她。


02

黛玉或许注定孤独。

宝玉多情,对姐姐妹妹最是疼惜。断不清是生性温柔还是风流情态。


宝钗的金玉良缘,史湘云的金麒麟,红楼里写来都像是天定的情物。倒是黛玉的木石前盟,空口白牙几句话,显得单薄无靠。再有忠仆袭人、娇嗔晴雯、投井金川。爱情里,挤满了形形色色的诱惑,何来笃定的安全感?

当初共读的《西厢》,记载的只是一段缠绵?

黛玉孤独,不仅仅因为宝玉多情,更大的悲哀,许是她深深信仰的两个人的爱情,宝玉,终不能明白。

黛玉死后,宝玉与宝钗平平淡淡地生活,顺理成章地收了袭人做通房。

送了旧的手帕,喝了你家的茶,再看着你另娶娇娘。

或许让黛玉活下去,才是真的悲剧。


03

众人皆醉,黛玉偏执拗地清醒。

一双含情目凉凉地看穿人情世态。

或许黛玉的一辈子是为了偿还,主题只有爱情。但我不止一次地想,倘若林氏双亲没有早逝,倘若贾府众人给黛玉的,不是隔着主客的亲情,不是夹着“外孙女”的亲情。会不会,黛玉不至孤亡。

这情,真真假,黛玉看见了,记住了,不说却梦到了。

梦中,家人接黛玉回南方做续弦。不肯,抱住贾母的腰,痛哭恳求。贾母不为所动,要丫鬟将她送出去,道“我倒被她闹乏了。”贾母如此,更是莫提众人,他们不帮,反道“恭喜!”

梦醒,便再不得入睡。黛玉临去,焚稿流泪,怕有几行泪是为了稀薄的亲情。

她,终是个府外人。

黛玉初入贾府时,贾母曾问她读过什么书,黛玉答“只刚念了《四书》”,当贾母评价自家孙女读书“只不做个睁眼的瞎子罢了”,再谈读书,就变成“只些许认得几个字。”


饭后,仆婢送上茶水,林父曾说饭后即饮茶会伤了身子,黛玉还是一言不发地慢慢啄饮。

黛玉的心是七窍流转,敏感而脆弱。


一直觉得,黛玉的泪珠是有魂灵的,每次垂泪,都像把自己撕碎。一场雨后,几分消瘦。

黛玉的葬礼,不是贾府操办隆重的那场仪式,而是一把锄头,埋了花,掩了泪,葬了魂。今日侬葬花,明年花葬侬。

黛玉,寂寞伴了她一世,或许更久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终不忘,终不忘!黛玉可否解得几分愁?纵是梦断月西沉,到底意难平。

叹人世,终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