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兰溪“红土地”焕发生机

金华新闻网

一段历史,就是一份记忆;一抹红色,更是一份感动。浙江兰溪市上华街道黄家村是兰溪红色革命发源地之一,涌现出严汝清、邱福祥等一批革命先辈,红色文化底蕴深厚。2017年,黄家村开始着手红色文化振兴,努力走出一条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路子。

红色资源丰富

黄家村有9个自然村,其中严汝清的家乡聚凤严自然村是其中之一,另外还有殿下严、黄家堪等自然村。黄家村有10位烈士,其中严汝清是浙西特委第二任书记,邱福祥、陈子清也是浙西特委常委。

1926年11月,严汝清加入中国共产党,还陆续发展了邱福祥、陈子清、严汝澄、郑根土等一批骨干,并率先在聚凤严村开展农民运动,成立兰溪第一个农民协会组织。1927年9月,建德县委成立,严汝清当选县委委员,之后接任从善区(现兰溪上华街道)区委书记,在聚凤严、下包、路塘等村先后发展党员40余人,建立了4个中共支部,下设12个党小组,利用农民协会开展革命活动。

“我们这批人,从小都是听着革命烈士的故事长大的,村里的年轻人至今保持着踊跃参军的传统。”50多岁的村民毛汝法说。

深入挖掘红色文化

2017年初,在外经商多年的毛立景回乡,被推选为黄家村村委会主任,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振兴红色文化。黄家村村两委多次举行会议,规划建设一座红色文化礼堂(革命烈士纪念馆)、一座红色党建广场、一座红色革命烈士纪念碑、一座严汝清故居。同时,黄家村创建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旅游风情线的思路也得到兰溪市相关部门的支持。

同年3月,兰溪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成芝到黄家村调研,毛立景提出修缮革命烈士纪念碑和即将倒塌的文化礼堂。“当时文化礼堂四面墙体已经开裂,修缮迫在眉睫。”毛立景说,刘成芝帮忙向相关部门协调了30万元,率先用于修建革命烈士纪念碑。

文化礼堂外立面修缮费用预计40万元,同时启动两个项目有些难度。2018年9月,文化礼堂在一夜间坍塌。“这座文化礼堂是革命曙光的见证者,承载着革命先烈的抗争历史,是村里的红色精神支柱。村民们都很着急。”毛立景说,重建费用比修缮费用更高,钱从哪里来是个很大的难题。

文化礼堂倒塌的第二天,毛立景向上华街道汇报了情况,并于当晚成立筹备小组,还建立筹集善款的微信群。乡贤和村民纷纷慷慨解囊,当晚就筹到善款14万元。“一场意外凝聚了村民的心,最终村民自筹款达53万余元。”毛立景说,文化礼堂将打造为集文化休闲、红色教育为一体的烈士纪念馆,用于摆放烈士生前留下的书籍、武器、党旗等物品。

目前,黄家村红色党建广场、红色文化礼堂(革命烈士纪念馆)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7月可以完工。

多元经济促乡村发展

在完成红色旅游风情线建设之后,黄家村打算发展红色研学游、红色采摘游,集农旅休闲、田园风光、红色人文于一体,多元形式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毛立景说,去年共有20余批企事业单位到黄家革命烈士纪念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黄家村积极提供优质服务,并收到企事业单位捐款10万余元。

“目前,村里还打算以村集体形式规划50亩土地发展农耕文化,建设一批农家乐。比如,开展中小学生微拓展项目、党员冲关项目、采摘游等,从而发展一批延伸行业,带动村民致富。”毛立景说,建成后预计每年接待游客6000人次,实现利润20万元左右。

村民严东进对此充满期待:“我打算种一片果园。如果效益好,还打算在稻田里养泥鳅,让更多人前来体验农趣。”严东进觉得,这是红色文化带给他们的福利。

刘成芝是最早关注黄家村红色文化的人之一。“对于黄家村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兰溪市很支持,先后拨了好几笔费用,用红色文化带动乡村经济大有可为。” 刘成芝说,挖掘红色资源,让红色文化焕发生机,从而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