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教育杂论

好长时间没有写了,也是这段时间比较忙。

今天的主题定什么呢,就说教育行业吧~

教育更注重公平,从隋朝开启科举制开始,给了寒门学子一个鲤鱼跳龙门的机会,在这之前基本就是世袭制。底层人想要混到上流社会,只有两个条件,一个是让官家小姐爱的你死去活来,当然,这个场景只有脑残玛丽苏电视才能有的剧情,一般古时候的管家小姐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在10岁差不多就定了亲,14岁就嫁人了,哪有机会跟着爱着死去活来,根本就不懂爱情,在官家,红楼梦、水浒传这都是属于下流人士看的,官家的小哥哥小姐姐一般都是四书五经、史记之类的去培养,根本就没有寒门子弟的机会。

还有一个路径就是立军功,这个也是在科举制之前主要晋升通道,那可真的就是拼命呀,不仅是拼命,还得会杀人,所以这个通道还是比较难过的。

科举制以来,读书人纷沓而至,刚开始还是比较公平的,选拔出来的人才成就了后来唐朝的贞观之治。只是在朝代的时间周期变长,官吏横行,权利高度集中的时候,腐败也就随之而来,慢慢的很多文人雅士就不屑于参加科举,宁愿逍遥一生,也不愿与腐败透顶的官场同流合污。

宋朝的教育极致盛行,出现了程朱理学,是属于儒家的升级版。也是后来明朝和清朝大部分读书人的楷模,那时候,每个地方都有学院,出现了学政这个官职,专门管理当地的教育。是其全民读书的标志。

秀才及以上是有功名的,有功名的就不用纳税交粮。这也是寒门学子努力读书的原因,因为古代的税收还是很重的,农户一年种地交粮之后基本都不够吃,经常挨饿。

民国时期,出现了女子学院,之前女子学习都是请先生到家里教学,民国时期,有了专门的女子学院,女孩也可以出来学习了,拥有了与男生同等的权利。

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老先生是教育文学界的名人,教育也被上升到国家层面。

文革浩荡,教育经历了迷茫的十年,1977年,邓小平复出,第一件事就是把教育正常化,只有教育先行,才能使得中国未来的大力发展。1978年,高考恢复,憋了十年的学员们终于可以进入大学学习知识,那一年,都在高呼,邓小平,你好!

80年代初,国务院让教育部制定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为了全民扫盲,后来就有了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普及文字,初中知识。

现在,不仅体制教育空前繁荣,民办教育也是如火如荼。特别是现在的教育培训市场,几乎是覆盖了目前所有的行业,不仅如此,有很多新技术、新理念,是培训市场先行,而后体制教育才会跟上,这也是体制教育学聪明了一点,先让市场来检验新技术的可行性,等到差不多的时候,体制教育会来一波收割,让出去的只不过是前期的一部分利益。

体制教育是漏洞百出,不过现在随着信息越来越透明,没有了太多之前的不正常的事情发生,

培训市场是乱象丛生、胡乱收费,导致现在教育成本越来越高。阶层固话也就越来越严重。

在我心中,教育是很神圣的,他真的应该是绝对公平的一个行业,不要因为一些特权或者金钱把这种公平腐蚀掉。前几年的寒门难出贵子不就是在焦虑日益不公平的行业吧,把上升通道变得越来越窄。

目前的知识付费时代,也是走向不平等的道路,知识应该是平等的,图书馆应该是开放的,大学课程应该是公开的,书籍是可以通过互联网传播的。

如果,很多人写作、做科研不是为了钱,那么这个国家一定是最繁荣昌盛的,如果有一天,我们培训市场不再以说今天花钱是投资自己,那么,这个社会是有救的。

当然,人的欲望与惰性必然会不公平,我的愿望是让这种不公平的比例无限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