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会战”开战

这几天,家住科右前旗居力很镇西沟村的未脱贫户高振东很是忙碌,看着自家膘肥体壮的羊群,听着刚出生小羊羔此起彼伏的咩咩叫,高振东心里有道不完的喜悦和幸福。

去年,为了给孩子治病,高振东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下不少外债,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村两委和帮扶工作队得知他有发展养殖的意愿时,利用“菜单式产业扶贫资金”,为他买来了15只小尾寒羊。

“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这些羊现在已经生了24只羊羔,一只就能卖上800元。”高振东说,这几天,他申请的5万元免息贷款也将要下发,他正琢磨着用这笔钱盖棚圈、买种羊,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争取尽早脱贫。

“高振东是我们全村唯一的未脱贫户,针对他的情况,我们坚持因户施策,在做好兜底保障的同时,扶持他们家产业后续发展,确保在6月底前达到脱贫标准。”西沟村驻村第一书记佟成帮说。

贫困人口由45.3万人减少到1705人,贫困发生率由41%降至0.15%,6个旗县市全部脱贫摘帽,602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眼下,兴安盟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进展,面对剩余727户1705人未脱贫人口,兴安盟再次吹响了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百日攻坚”行动号角。举全盟之力,紧盯重点任务,聚焦关键环节,坚决打好“脱贫人口‘清零’百日大会战”、“防返贫防致贫帮扶百日大会战”、“脱贫攻坚大排查大整改百日大会战”三大会战。

为了实现未脱贫人口“清零”目标,打赢从“1705”到“0”的收官之战,兴安盟按照“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的要求,因户因人施策,找准影响剩余未脱贫人口脱贫的问题所在,对于有劳动能力的523名未脱贫人口,精准运用产业、就业等开发式帮扶手段,确保实现稳定脱贫;对于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依靠开发式帮扶手段无法脱贫的1182名未脱贫人口,采取资产收益式和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兜底予以解决。

“光靠种地是不行的,养上几头牛自己精心点照顾,这日子肯定一天比一天强。”这段时间,突泉县杜尔基镇杜祥村的李秀丰又抓紧从外地购进了三头基础母牛。

李秀丰家里仅有16亩耕地,靠着承包土地和打零工,每年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在脱贫临界线边缘,如果不拓展增收渠道,极有可能再次返贫。为了不让李秀丰这样的边缘户回到贫困线以下,突泉县通过“牧业再造突泉”的金融政策进行扶持,帮助李秀丰申请了贷款,购进基础母牛,发展养殖业。

“我们村2018年就已整村脱贫了,今年我们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巩固脱贫成果,争取实现人均2头牛的目标。”杜祥村驻村第一书记任涌力告诉记者,近年来,杜祥村积极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在带领全村脱贫出列后,也坚决不让边缘户掉队,通过对现有9户26人边缘户因户施策、多产业扶持,做到边缘户帮扶全覆盖,保证致富路上不落一人。

稳定脱贫、防止返贫是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如今,兴安盟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好防返贫防致贫动态监测预警帮扶机制,加强动态监测预警,通过适时排查、据实研判精准锁定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通过建立台账、跟踪管理对各种返贫致贫风险及时进行预警提醒,特别是对已识别标注的354户边缘户和62户监测户进行重点帮扶,坚决防止已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

与此同时,兴安盟还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大排查、大普查,采取村级自查、乡镇核查、旗县抽查、盟级验收“三查一验收”的方式,认真查找漏洞缺项,逐户列出问题清单、逐村建立问题台账。坚持边查边改,对排查出的问题要立行立改、妥善解决,逐村逐户逐人对账销号,一项一项整改清零。

“我们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做到重视程度不减、投入力度不减、工作力度不减、脱贫质量不降。”兴安盟副盟长张国平说,兴安盟各级各部门正在解决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和防止返贫上持续用力、集中攻坚,通过抓好产业扶贫、巩固脱贫成果、压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责任、做好问题整改、进一步释放社会扶贫潜能等有效举措,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记者:胡日查 高敏娜

校对:王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