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鄰千年寺廟的泉州南菜市場,訴說著市井十洲人的故事

漲海聲中萬國商

市井十洲人

在南菜市場不到500米的地方,坐落著一座千年寺廟,天后宮。天后宮位於泉州市區南門天后路一號,始建宋慶元二年,泉州是我國海外貿易最高峰--宋元時期的最大港口,媽祖因被引進至海外交通貿易繁盛的泉州港,成為泉州海神。在泉州商人眼中,媽祖能夠保佑一年的生意興旺。

在天后宮正前面是德濟門遺址,在歷史上,南門是東方第一大港對外貿易很重要的的門戶,德濟門外的聚寶街、萬壽路、富美碼頭、青龍巷是泉州宋元時期進出口貨物的集散地。

ps:據小編了解,據說泉州古代商人只能在城門外交易,士農工商的排序在當時得以驗證,雖然如此,泉州千年商都的名號,卻跟這些商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漲海聲中萬國商,這個“商”不僅僅是世界各地的商人,也是經營各種物品的商販,他們是衣著光鮮的大商賈,也是市井不知名的菜販、商販。

南菜市場—了不起的城市生活家

一大清早的菜市場就熙熙攘攘的,一走進菜市場就聽到了小販的吆喝聲“芥菜高麗菜、肖瓜,來買 豆生、蘿蔔、豆乾、豆腐囉!”“碗糕、麻煎糕、油炸鬼”!

清晨,陰冷的天氣並不影響菜市場熱鬧的氣氛,大媽大爺提著菜籃子奔向各個攤位

蔬菜區

一走進菜市場,首先便是滿目的蔬菜

蔬菜獨有清新的氣味撲鼻而來

“哎呀,你去拍其他的攤位啦,我蔬菜擺的不好看”阿姨害羞的轉過身去。

“人家都只拍你那一攤呢,都沒來我這裡”對面的阿姨附和著

阿姨是泉州本地人,在南菜市場做了十幾年的生意了,她說,這幾年的生意越來越不好,賣青菜的利潤也低。沒辦法還是要做,還是要生活啊

菜販不僅僅只是做生意,他們也懂得在做生意中尋找樂趣

菜市場不只是髒亂臭

其實菜市場也暗藏著藝術氣息

有的阿姨都把青菜擺的這麼有美感

也許你可能在為加班而抱怨,為買哪件衣服而糾結,但你思考過嗎?我們這種小小的煩惱 在他們面前根本不算什麼。他們擔心的是什麼時候把菜賣完然後趕緊回家。

這種老式的稱也只有在這裡能看到吧

老闆叼著煙說著,現在的人都用電子秤了,都圖個方便。現在的生意人啊,都偷工減料的。不肯踏踏實實的

走幾步,王大叔在賣的卻是生薑、大蒜。王大叔說,小時候很窮,都吃不起飯,哪還有這些東西。現在啊,年輕人越來越挑,越來越講究生活了。他們不知道姜是怎麼長出來的

大叔的話,猛然讓我發現到,年輕人一直追求高質量的生活,卻一直忽略了生活的本質,從來不願意走進菜市場裡

海鮮區

菜市場的二樓,與一樓滿目清新的蔬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裡上演的是激情與速度

新鮮的豬肉、鮮活的海鮮、活蹦亂跳的大閘蟹和蝦...在這裡,能夠滿足你對美食的所有慾望

穿著碎花上衣的潯埔劉阿姨嫻熟的殺著手中的魚,一邊淡定自如的跟客人嘮家常。“你家小孩幾歲了啊,在上幾年級了”這種普通的問候卻能夠讓人感受到溫暖

走過了一個個海鮮攤子,突然看到了一隻只被綁著的螃蟹,好奇心驅使著我問了一下老闆王大叔

這都是野生的,肥美膏多,老闆熱情的給我介紹,要拍的話我搬一箱給你拍啦!老闆特地搬出了一箱綁著紅繩的蟹。小心翼翼的問,老闆這螃蟹還活著嗎?

王大叔對我說,小姑娘啊,死了誰還會買啊

張嬸賣的和王大叔不一樣的是,她的海鮮都是在水裡養著的,阿姨熱心的給我提了一隻河蟹讓我拍了個大特寫。張嬸十幾歲就開始做生意,在賣海鮮之前她當過紡織廠的工人。

張嬸說,超市的那些海鮮都不新鮮,哪像我們菜市場的,海鮮都是自己養的,自己養的東西當然自己負責。因為菜市場做的是社區生意,所以口碑很重要。

我看到了,她的手因為長期泡在水裡,而變得發白浮腫。當我們在超市選購那些海產品的時候,誰會想到那些因為長期浸泡在水裡而引發各種病痛的人呢?

忙裡偷閒的老闆跟熟客悠閒的抽起了煙,開始聊起了各自的生活。

在別人看來這是一份不體面的工作,可在他們眼裡,從養魚、賣魚、殺魚的過程中已成為每天日常的三個動作。

肉類區

在菜市場的門口,菜市口鮮豬肉牛肉上兩三人在挑著肉,光頭老闆吆喝著,今天這個豬肉很新鮮的,要不要來兩斤啊。保證你滿意!邊說著,手也在不停的揮動著。

經驗豐富的老闆還會跟年輕人解釋,什麼樣的豬肉才是最新鮮的。他說,這個活是個體力活,趁著還能幹就多幹幾年,幹不動就該退休咯

一把把用途不同的肉刀,在老闆的手裡熟練的揮動著砧板上的一道道刀痕沉澱著肉鋪的歷史

因為人手不夠,老闆只能夠一個人在鋪子前後一直走動。有時候客人挑了很久也不買。老闆也不能說什麼。沒人的時候,老闆坐下來跟我說,菜市場這麼大,競爭很激烈,有時候只能態度好一點。

不管是米其林飯店還是方便的美團外賣,都離不開菜市場裡的輔料供應。它是城市偉大的生活家,給我們帶來美好的生活,為我們提供新鮮的食材。這也是我們為什麼會走進菜市場的最主要的原因,因為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它,他們是了不起的城市生活家。

南菜市場周邊專業市場

菜市場龐大的人流帶動了周邊許多的專業市場的興起,讓周邊的商圈變得更加繁華,也為城市增添就業機會

城市在快速發展著,這裡還保留著古老的閩南建築,即使每個店鋪都掛上了現代化的牌匾,但它依舊還有古老的氣息,城市的發展抹不掉舊房子臉上的痕跡。

古早味一條街

菜市場不僅僅是買菜的地方,這裡藏著一家家不知名的老字號。早上的人們買完菜都會順帶買一個熱乎乎的包子,這足夠喚醒一天的味蕾。在西式餐廳遍地都是的時代,人們最終還是熱衷於豆漿油條。這不僅僅是一種飲食,更是一種文化

菜市場的轉角處,有著一間不起眼的小店,連個正式的牌匾都沒有,只是拉了一個橫幅的小店卻是一家老字號,旁邊的肉鋪老闆跟我說,老闆的生意特別好,潤餅皮都是要提前預定才能買到的

老闆一手拿著麵糰,一手提著烤好的潤餅皮,絲毫沒有猶豫的時間,一氣呵成的動作就像實在看一場藝術表演。

我問老闆,為什麼只賣潤餅皮?

因為,潤餅皮才是潤餅的精華所在,潤餅皮都做不好,潤餅不好吃

烤好的潤餅皮放置一旁,還有一些烤失敗的被放置一邊,看來老闆對潤餅皮的質量要求很嚴格

喜糖一條街

在菜市場的盡頭,開著一家家喜糖批發店。泉州人的眼裡,喜事是很隆重的。不管是嫁女兒還是滿月都需要各種各樣的喜慶用品。

一排排整整齊齊的糖果零食,顏色豐富多彩,看到都想把整間店鋪買下來。

不管是傳統的喜糖還是西式的糕點,應有盡有,滿足了各種吃貨的心。

現在大家都喜歡西式的比較多一點,所以我們就開始從只賣傳統的糕點到現在也會賣流行的零食了。這樣才能跟的上時代啊。老闆娘邊按著計算機邊唸叨著

五金一條街

在菜市場的拐角處,是五金一條街

泉州的五金行業在全國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顆小小的螺絲,不只是螺絲

同樣是一種需要“算計”的生意

有人說,菜市場可以看出一座城市

也有人說

人一走進菜市場便能萌發對生活的熱愛

菜市場,一個不起眼的地方,裝得下整個城市

菜市場中微不足道的商人

一天賺不了多少

卻一直堅守著他們的本行

每天只能夠賣完了才能夠回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著高貴的身份

不管是衣著光鮮的商人還是大聲吆喝的菜販

在泉州這個重“商”的城市,這樣的人比比皆是

但是職業不分貴賤

我們,都應該尊重

東方第一大港和經濟強市的聲譽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孕育而生

南菜市場——延續泉州南門的芳華

泉州在中世紀的時候是世界第一大商埠。在南門外晉江畔就是當時黃浦江西外國租界。泉州是中古東西文化交換地點、中外貨物輸出輸入的中心地方。

如今車水馬龍的街道上,南門的輝煌早已不在了。而南菜市場的菜販們用他們的勤勞和汗水見證和延續著南門的芳華時代。

千年商都的背後是千年港口,泉州的海上貿易的興起帶動了一批從“商”的泉州人。泉州人世世代代留著經商的血脈。一代代的商人用著不同的方式去演繹著自己的一生,市井十洲人的故事也將一直傳承。

了不起的城市生活家 ∣泉州菜市場 第一期

互動話題

你多久沒去過菜市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