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娃爱拖延,除了催,你还可以这样做


所有的孩子都一个劲儿“磨”的习惯

有个爱拖延的宝宝是什么体验:刷牙要催,吃饭要催,不催他就不知道往下咽,家长看着实在着急......

我们家每天「日常四大催」定时上演:催起床,催吃饭,催作业,催睡觉,一天三场,天天循环播放。

就拿催吃饭来说,我家娃上了桌面,吃个饭也没让省心,这里摸摸碰碰,那边吃一口,休息个半天,发呆一下,时不时站在椅子上动动身体再吃饭,就这样一顿饭吃个40分钟到一个小时,两个老人家担心孩子吃不饱,这边一直催着快点吃,那边饭冷了再热,一定要孩子吃完才下桌,所以大部分时间孩子出门上学都已经是迟到了!


孩子是世界上最多变的一个物种,有时候可爱让你无法招架,有时候因为拖延磨蹭分分钟钟可以让你宇宙爆发裂变

提起催孩子,真是一把心酸一把泪,不但伤了肝肺脾肾,更重要的是还伤感情,既伤了我们的心,也凉了孩子的心。如果做个排行榜,投票选出最让家长苦恼的教育问题,我猜,“孩子太磨蹭”估计能进入前十名吧。磨蹭,貌似一大顽症,从四五岁到青春期,横扫各个年龄段,很多家长为此头疼不已,无计可施。

日本教养杂志《AERA with Kids》曾做过调查,高达80%的父母每天多次对孩子催“快一点”,集中在出门、写作业、收拾玩具、洗澡、睡觉的时候。

看来,所有的孩子都一个劲儿“磨”,天底下的父母可着劲儿地“催”。

孩子爱拖延、不自律的背后,原因可能是?


其实,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十分常见,尤其是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磨磨蹭蹭,不管怎么说教依旧我行我素,那么为什孩子会喜欢磨磨蹭蹭呢?

孩子的世界,与你的关注点不同


著有《拖延心理学》的美国资深心理咨询师简·博克认为,“拖延的毛病,既非恶习,也非品行问题,而是由恐惧引起的一种心理综合症”。


在怀了二宝后,我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二宝身上,晚上已经很少陪大宝睡,还有以前固定的睡前亲子阅读时间也没了。

有一天晚上,小家伙虽然很早就上床了,但是却没有一刻消停,要不说口渴喝水,要不说肚子饿,要不喊着人饶痒痒,从9 点折腾到11点还没入睡,孩子他爸已经失去耐心,生气地打了他,小家伙委屈地大哭,喊着要妈妈。

好不容易把小宝哄睡着了,我走出卧室,走进了大宝房间,抱着大宝,帮他擦掉眼泪,温柔跟他说:为什么还不睡啊!你看爸爸已经很生气呢?”小家伙吸了吸鼻子,带着哭腔说:”我想要妈妈,妈妈现在只要弟弟,都不陪我了,呜呜……?”

我鼻子有点酸,抱着大宝,轻轻拍着他的背,说:妈妈永远都爱浩爷,是妈妈不好,最近忽略大宝了,妈妈跟你道歉!来妈妈现在哄你睡!没多久,小家伙也累了很快睡着了!”

在孩子的世家里,你是他的全部,对于你他有太多依赖,有时候他的行为仅仅是为了得到你的关注!

2.孩子的大脑发育还不健全,很难消化太长太复杂的指令

作为家长有时候我们对孩子,不是从孩子角度去看问题,而是以大人标准去要求他,给他压力。就拿孩子玩玩具来说,大宝在玩变形金刚大黄蜂时候,因为不了解大黄蜂如何变身,正求着爸爸帮忙,但是孩子爸爸在帮忙前提出条件是:教完怎么变身后,要先去吃饭,孩子答应了。

可是玩具一玩,几分钟前事情又忘了,于是当他再囔囔要爸爸帮忙时,孩子他爸就不理他,这下孩子又发脾气,又不吃饭!

这就是一种与孩子权利之争,我们生气喊着说:饭吃完了再给你弄,孩子有时候倔着就是一定要这个时候玩!所以他会下意识用他能理解,可以使用方式来对大人行为表示抗争,即使后面“两败俱伤”。

研究发现,孩子的大脑发育还不健全,记忆力和理解力都有待提升,很难消化太长太复杂的指令。所以有时候你跟孩子的讨价还价,不要从自己角度去看问题,要用他感兴趣的东西来沟通。


例如那段时间大宝兴趣大黄蜂,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说:大黄蜂是机器人,当然也要吃饭,因为没吃饭,没能量所以他变身不了了,也许大宝会更容易接受去吃饭。

3、父母帮忙多,孩子越磨蹭

起床了,快!

洗脸了,快!

吃饭了,快!

上学了,gogogo!

……

每天早晨,我就像个复读机一样,音量由小到大,语速由慢到快,开启了一天的「催娃」程序。

我这边已然「疾风骤雨」,儿子那边依然「闲庭信步」

有时候催的不赖防了,很多本来可以由孩子自己去做的事都被家长代劳了。例如衣服我给你穿了,饭我给你喂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学习、玩乐都有人“侍候”,甚至很多应由孩子自己做的选择和决定都被家长“代理”了。

长此以往,日久天长,孩子就形成了强烈的依赖心理和习惯,对自己的事缺乏参与感,总是很有“耐心”地等着家长“解围”。

4、拖延人之常态,但不能形成习惯

有专业人士调查:在「孩子问题排行榜」中,「孩子磨蹭」多次荣登榜首。

磨蹭,如同顽固肿瘤,让多少家长伤透脑筋愁断肠,却总是找不到一把锋利的手术刀,摘了它。

更让人郁闷的是:你越催,他越慢;你再催,他直接「嘎嘣」熄火,制动失灵。

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可以优雅说或原谅说,孩子还小,这只是他下意识的行为,但是长此以往下去就容易养成散漫,没有自律性格,做事效率低下,缺乏组织和计划能力,进而影响学业事业!

常规性的催促已经不管用了,孩子会想:嗯,大人刚开始催,看来时间还早,还可以玩一会儿。直到动用重量级的“催促+发怒”,孩子就知道:嗯,这回来真的了,看来是到时间了。


慢慢地,催促的大人和磨蹭的孩子在无意识中形成了默契:不催——不动;小催——小动;吼着催——才动。

孩子这种动其实并没有让他意识到要做什么事情,页就是说没有生成一个什么时候做什么事的内在节奏,只会依赖其他人的行为作为判断标准,难以构建出自信能力,在人际关系中善于处于被动!

03.孩子爱拖延、不自律怎么办?

孩子做事拖延往往是因为他们年纪尚幼,不懂得拖延带来的危害。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引导,帮助孩子认识到做事磨蹭的代价。那么,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解决孩子这种拖延磨蹭情况呢?

请把自由还给你家的孩子


国外做过一个关于儿童时间感知力的实验:用先后两次响铃的声音,向不同年龄组的孩子呈现一段时间的开始和终止;然后要求孩子也用按铃的方式,重复相同的时间,结果如下:


从结果得出,孩子对于时间长短的估算误差极大,对于他们而言,1分钟和5分钟没什么差别。所以孩子年龄越小,就真的越对时间没!概!念!

虽说孩子越小对时间的感知越弱,但可以通过一些感官的引导方式,让孩子通过视、听觉来感知时间。这也是解决孩子磨蹭这个问题,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赶紧”、“快点”这些脱口而出的“催”词,小孩子不会有明确概念的。但用“3分钟”明确时间,闹钟给孩子直观感,接着铃声给到提醒,一下子就有效了。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管住嘴,控制自己不去催促,唠叨,让孩子自助力小芽慢慢破土成长!


明确孩子与父母界限,自己事情自己做,培养他的自主意识,提升自主能力,与孩子多进行愉快沟通,给孩子合理选择权利!

用行为引导行为,批评教育训斥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导致更多问题,让孩子承担后果,对自己行为负责权力!

养育孩子,就像牵着蜗牛去散步。与其牵着它费力往前走,不如换个心态,让蜗牛牵着我们来散步。

你终会发现,这世间万物,孩子才是那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我是幸福的恐龙麻麻,二胎宝妈一枚,中医育儿和思维导图的践行者,定位在0-6岁的宝宝健康、情绪和习惯培养、教育上,与每位家长一样心系宝宝健康与成长,不断追求自我实现和辣妈修养之道!

关注我,学习最实用的科学育儿知识,有关于这方面的困惑,也可以给我发私信哦。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为您解决一点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