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为什么存款压力越来越大了呢?

每到年底或年初,很多银行都要发动全行员工齐抓揽储工作,甚至拒台员工的收入直接与揽储业绩多少挂钩。可能对工农中建四大行来说,由于成立时间较长,政府的财政存款和企业存款较多,感受到存款压力不甚明显,但是中小银

行对存款的饥渴程度是愈来愈强烈。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国民存款现在处于停滞或者负增长的状态呢?首先,银行存款利率太低,不仅赶不上通胀数据,而且还是长期处于负利率水平。以一万元为例,银行活期存款利率0.35%,一年才35元。按照基准利率定期一年利息175元,银行最高能给到225元利息。而目前国内CPI平均都在2.5%左右波动。过低的存款利率打击了储户的积极性。

从九十年代到新世纪初,我国各地又纷纷组建城商行、村镇银行;2007年国家设立了邮储银行,而2015年以来又开始设立民营银行等等。截止2018年末我国商业银行机构数量已经达到了4000家以上(国有大型商业银行5家、邮储银行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134家、住房储蓄银行1家、民营银行17家、农村商业银行1262家、农村合作银行33家、农村信用社965家、村镇银行1562家、外资法人

银行39家)。银行机构数量的增多,但是一定期限内,总体存款的数量是有限的,僧多肉少,竞争肯定不断加剧,那么银行的存款压力就会不断的增加。

在移动互联网到来时,最大的改变是是能够即时上网、获取信息,但在变革中,人们的支付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移动支付的出现。移动支付不仅仅是支付,还具有一定的收益权,既能够实现理财又能够实现即时支付的功能,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方便、快捷的进行支付。移动支付的优势条件,致使更多的资金流向移动支付平台。当然,流向移动平台,实际上是流向了货币基金,因为平台并没有理财管理能力,而是背靠着的货币基金才能够实现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