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妈拉10岁女儿跳海”:只因父母没做到这三点 !

昨天看了一则新闻被吓到了。

一位妈妈为了吓唬孩子,把10岁的孩子往大海里拖,庆幸的是当地市民及时报了警。

民警到达后,母女俩正在往海里走,离海岸边有30米左右,劝导无效后,因当天风浪较大,4位民警手拉手下水,把母女拉回岸边。

原因是小女孩在家不好好写作业,总跟她妈妈吵架,这位妈妈被气到了,就想要通过这种方式吓唬孩子。

难以想象,如果民警没有及时赶到,下水把母女拉回来,会不会发生什么意外。

通过这个新闻里,我心疼被“逼疯”的父母和“可怜”的孩子,也在认真思考了两个问题:

如何养出“听话”的孩子?

父母又怎么和孩子“相处”?

学会沟通,是父母的必修课

很多父母会发现,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彼此之间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孩子遇到事情宁愿对朋友说,都不愿意对爸妈开口。

在家庭里,亲子沟通不好,不仅仅是代沟那么简单。

很多时候,我们抱怨,孩子不听话,作业不好好写,课不认真听,然后会生气会发怒,拿孩子和别家孩子比,结果孩子更不听话了......

但家长们都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不能认真听课,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答案是,没有!

孩子信任着父母,渴望着父母的理解,可每次一开口,却是被评价、被指责、被贴标签。

“每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后面,大多都有一对有问题的家长。”孩子不愿沟通,该反思还有家长。

因为,没有哪个孩子享受着和父母顶嘴,惹父母生气的过程。相反,他们畏惧父母生气。

所以,当你的孩子不听话时,先别生气,给孩子足够的耐心,静下来和孩子沟通,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

当父母能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就更容易敞开心扉,教育也会事半功倍。

控制情绪,是父母的基本要求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有多少父母像这位妈妈一样,因情绪失控做出极端的事情?

有人忍不住要辩解,要不是没办法,孩子管教难,自己何尝会打孩子!

是的,负面情绪人人都有,这也合理,只是管不住它,将它当成破罐子破摔、玉石俱焚的教育手段。

可这些随意发泄出来的情绪就像是一把把尖刀,插进孩子柔软的心。

就像上面这位妈妈,如果孩子心理真的出现问题,再后悔都于事无补。

况且,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只会看到咆哮的口舌,耳朵则会自动关闭,即使你说的再多,也只不过是无用功,只有理解接纳孩子的感受,在平和的状态下换位思考,才是王道。

所以,爸妈的好情绪,才是给一个孩子最好的教育。

在下一次情绪失控的时候,请停下来看看身边孩子眼中的恐惧,听一听他的呼唤,此刻的他一定需要你的一个微笑和拥抱。

唯愿每个父母,都能善待敲了无数门来到你身边的天使。

放下焦虑,也是放过自己

根据一项研究显示,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容易产生焦虑感。

研究人员调查了1723名父母,他们发现其中56.2%的父母处于“低焦虑”级别,31.1% 的父母处于“中焦虑”级别,而12.7%的父母达到了“高焦虑”类别。

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孩子像拍卖会竞拍,当人人举牌的大环境驱使下,我们也很难保持理性,以为只要比别人高一点就会获得丰厚的回报。

每个人都在举目四望,努力比别人多上一钉一铆,来期冀自己就是最后定音的一锤。

高期望下,家长们的眼睛总会不由自主盯着别人,生怕被超越。

这种焦虑,让无数家长和孩子都处于连轴转的水深火热之中。

其实,适当降低对自己的苛求,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放过。

教育,从来都不会充满压迫、让人窒息,它应该是放松的、从容的,润物细无声般挖掘孩子内在的潜能,引导他们自己去认识世界。

希望每个父母都能有一颗平常心,有勇气对孩子说:

“孩子,无论你是否优秀,我都会永远爱你。”

“你活成你自己,能够健康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育儿路上,少点焦虑感,就会多点幸福感。

莫言说过:没有天生优秀的孩子,也没有天生称职的父母。

大多数优秀的孩子都是优质教育的结果,而越是优秀的父母也是不断努力学习而形成的。

孩子在蜕变,父母也需要和孩子一起努力,共同成长!